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电影的节奏,马尔丹的定义可以给我们以新启示。他指出:电影节奏“不是抓住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而是每个镜头的时限同镜头引起并满足注意力的动作的巧合,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时间节奏,而是一种注意力的节奏”。马尔丹强调‘每个镜头的时限”同“动作的巧合’,强调“镜头引起’的“注意力”。其实,他所强调的两个方面,一个与蒙太奇(剪辑)有关,一个与观众心理(注意力)有关。关于前者,马尔丹进一步指出,“如果每个镜头正好在注意力下降时切断,代之以另一个镜头,注意力便始终不会终断,人们就会说影片有节奏了”。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短视频传播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失范、技术失控和场域失序。当下,自媒体短视频内容存在泛娱乐化、同质化现象,智能技术和算法技术等导致的信息茧房和价值窄化问题难以消除,自媒体短视频传播主体缺乏责任心,诸多现实问题正在影响自媒体短视频的有序传播,不利于网络文化建设。为此,建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媒体短视频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今,媚俗化无疑是一个热词.媚俗化就是过度低俗和俗气,长此以往,以至媚俗成了一种风气和常态,成为影视文化病,成为社会病.可以说,中国影视创作和传播的媚俗化趋势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境地,如不引起理论界与影视生产和传播界的高度重视,其危害性将会极其深远,祸及子孙.  相似文献   
4.
2009年电视剧《潜伏》在高收视率、高关注度的热播中浪潮迭起,充满想象空间的大结局让所有追看该剧的观众感觉意犹未尽,《潜伏》创造了09荧屏最难得的“黑马”效应,也再度掀起了谍战剧的热潮。《潜伏》的成功,在于它抛弃了常规的谍战剧叙事方式,有一种独特的精神发现;  相似文献   
5.
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暴力在影像市场大行其道,既有其历史的渊源,人性的弱点等原因,又有人为的发掘和强化。就其形态而言,可划分为话语暴力、行为暴力和观念暴力,各有不同影响。应推行民族化的影像生产和艺术表现策略,高度重视影视文化安全,积极研究和防范影像暴力对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大众的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了节奏的三个基本特征,指出电影节奏具有叙述功能和造型表现功能,并分析了电影节奏美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应用文的体式,从语言、语法等方面,分析了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并论及下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模式,即以理性思维为主并兼及发教思维,创造思维、形象思维等.  相似文献   
8.
影像是电影感受的本质,又是电影的构成形态,在概念上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像指一类艺术史的基本特征,如从绘画到电影、电视的形式发展轨迹.狭义的影像专指电影艺术自身意义的界定,如“影像本性”说等.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影像是指被摄对象出现在胶片上的正像或负像.被摄人物或景物通过摄影机的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清晰地聚焦在摄影机中胶片的表面上,通过曝光形成潜影,再经冲洗加工,在胶片上形成由不同密度的银或染料组成的原被拍摄对象的负像,经过正片复印,正片上就会得到原景  相似文献   
9.
一、近年影视创作的价值取向及其误区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普遍的、基本的关系,它意味着客体对于主体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就范畴而言,它包括善、恶、真、假、美、丑、正义、责任、良知等等.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和中外影视发展史实表明,一方面影视影响观众,另一方面观众也影响影视的创作和生产,在这种能动关系中,影视创作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纵观近年影视创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受到后现代文化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等的影响,影视创作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媚俗化、趋利化等误区,以至逐渐远离人类真、善、美的终极价值关怀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