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朝阳  丁子 《精武》2003,(2):1-1,4
大牌导演张艺谋本是以拍“纯文学”艺术而蜚声国际影坛的,譬如咱耳熟能详的《红高粱》、《黄土地》、《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属于“纯文学”电影艺术,与通俗文学不搭界,更与上不了台面的武侠类文艺作品不沾边。大概因为武侠文学是“下里巴人”欣赏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推行了第二套全国中小学(幼儿)系列广播操《时代在召唤》和《青春的活力》后,受到了全国广大青少年(幼儿)及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本套操编排新颖、节奏明快、动作潇洒舒展、刚劲有力,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少年(幼儿)自觉锻炼身体的热情,激发了年轻一代的青春活力,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确是一套精品操。通过教学实践,本人对《时代在召唤》这套操的扩胸运动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联绵词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而是这两类词的召唤特性和陶渊明的审美观的宿命的遇合 ,其结果自然形成了这两类词在陶诗文中的独特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邹德林 《垂钓》2006,6(10):69-69
老鬼钓鱼学校,一个让中国万千竞技钓者翘首仰望的地方,一个专门为从事钓具经营业者而开办的第九期、第十期特别训练班终于将在2006年11月再次开放。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年一度且又万人瞩目的E3,终于又一次拉开了序幕,和往常不样,展会仍然只有三天时间,但是这三天却是绝大相关厂商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三天,因为它对这些厂商总味着一年的努力也许就在这里能脱颖而出卖个好加钱,当然,DOOM3之类的大作不包含在内,毕竟id已经不属于绝大多数行列里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佬》试图对两个不同的“父亲”个体和复数“父亲”进行重构,书写在美华人的历史。其中既有寻梦的隐喻,又有和平之思,提示读者感受文本的召唤。  相似文献   
7.
秀峰是庐山的重要景区,钟灵毓秀,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诸多石刻碑文,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诗景。诗歌具有召唤性,而能经过时间的淘选而流传下来的秀峰诗景,其召唤性更有独特性:与秀峰实景相应,主要体现在语义建构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方面。既利于游客们对诗文的欣赏,又吸引着他们寻幽探胜。这对于景区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元角度论证了语文教学过程寓于教育性活动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语文教学的四要素:教师、文本、学生和环境,论述其要素个性是:教育力结构、召唤结构、接受力结构和应答性。藉此为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新思路、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长河并没有对真实的知识一锤定音,形成一种定论。真实的知识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一起发生变化。亚里士多德推崇以自然的存在方式沉思完全实现的知识为最高和最真实的知识;笛卡尔在"我思,我在"的基础上构筑着真实的知识体系;康德借助先天综合判断和物自体的区分论证真实的知识的情形,召唤不同层次的真实的知识进入不同的领域。真实的知识的三种论证方式及其内在逻辑的敞开,召唤我们思及映现真实的知识的人的真实的存在方式;对人的的真实的存在方式的理解,让我们最为自然地沉思着真实的知识所引发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葆耕先生曾这样评价韩军的课堂艺术:"韩军最早吸引了我的是他的几篇讲课实录。在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实现教学目的,是一种很高的教学艺术。我设想自己是他的一名学生,我不仅会在课堂上感到兴味盎然,而且会在课堂下浮想联翩,我会在老师的引发下产生探索和追求文学之美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