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腐朽衰弱的大清帝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凌,屡战屡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败于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复败于英、法;甲午战争再败于蕞尔小国日本。而每一次战败,无不以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苛约收场,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但在1900年,慈禧太后竟不自量力,同时向八国列强宣战,其中原因何在?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书社,2004年)有一点交待,  相似文献   
2.
李锐 《地理教育》2005,(6):70-71
刚刚结束的中国与俄罗斯联邦"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把俄罗斯远东名城符拉迪沃斯托克推到了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文名称叫海参崴,建于1860年,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海参崴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62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含义是"控制东方".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真实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上课不可能总是将教案简单重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开展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往往会生成一些预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4.
拿破仑三世为巩固其统治,在对内对外政策上积极支持天主教会的活动。另一方面,法国天主教会为获取远东护教权,积极扩大在华传教势力。因此,19世纪上半叶法中关系表现为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国势增强,国际地位日渐上升,法国力图打开中国大门的要求愈益迫切。但清政府实施“教禁”政策,与法国的殖民企图相抵触,加之中国民众的反抗,矛盾日趋激化。“马神甫事件”的发生,法国正好以此宗教纠纷为借口,与英国共同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达到殖民侵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徐宁 《兰台世界》2013,(16):115-116
<正>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不少有识之士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恭亲王奕等人的努力下,一场历时四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最为重要的建设项目,洋务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洋务人才的培养。洋务学堂具有典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性质,培养了大批  相似文献   
6.
1856年2月中国官府依法将作恶多端的法国传教士马赖处死。结果,法国以此为借口伙同英国对华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马神甫事件”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被载入史册。那么,“马神甫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马赖(AugusteChapdelaine)又译作马奥斯多,1814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农村,20岁开始成为专职教务人员。1843年到1850年间,马赖一直在布塞(Boucey)担任副主任司铎。随后加入了巴黎外方传教会,并在1851年启程来到中国从事传教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西方传教士的活动有严格的限制。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颐和园     
秦雷 《寻根》2005,(1):71-78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重建,面积达290多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是现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之一。一部颐和园的盛衰史,堪称是中国近代数百年沧桑变幻的缩影和见证。  相似文献   
8.
李向阳 《考试周刊》2014,(49):125-125
<正>一、问题的提出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二、案例《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片段及分析我有幸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基本功大赛,在讲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焚烧的这段历史时,这样启发学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大多学生应声而答:"落后就要挨打。"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j亍》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课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列强侵华罪行和太平天国运动.本课教学设计意在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历史的现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是历史的痕迹,历史对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东平 《历史学习》2003,(10):35-35
在2003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必修)中,把第二次鸦片战争放在第一章第三节,而太平天国运动分别放在了第一章的五、六两节。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给我们日常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的1月。这种时间上的倒置,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意识: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是两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权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我们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阶级矛盾的时候,许多学生不理解:两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