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叠氮钠(NaN3)诱变对雨生红球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开形  蒋霞敏 《科技通报》2007,23(3):351-355
用浓度分别为0、0.5、1、1.5、2、2.5、3、3.5、4、4.5、5、6、7、8、9、10 mmol/L的叠氮钠(NaN3)处理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6 d后用细胞计数测定致死率。然后取浓度分别为0、1、2、3、4、5、6mmol/L的NaN3处理过的存活细胞,经数代培养后以相同起始浓度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0 d,然后测定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浓度为1mmol/L的NaN3处理有利于促进藻细胞的生长,而其它浓度处理则对藻生长起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处理都有利于促进虾青素的积累,其中又以1mmol/L的NaN3处理后的虾青素含量最高,之后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虾青素量反而下降;结果还发现一定浓度的NaN3处理有利于提高藻耐高温的能力,但对耐低温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对皖北地区的利辛、界首、泗县、风阳四县564头犊牛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粪便检查,发现有252头感染丁犊牛新蛔虫,其感染率为44.68%,表现该病症状的有102头,死亡22头,病死率为21.57%.粪便检查中最早发现新蛔虫卵的为l6日龄;各县间阳性率(感染率)差异不显著,而日龄间感染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致死率最高的流感病毒又复活了,在1918年时曾造成数千万人死亡。重现这种病毒,让科学家得以研究它高致死率的原因,并追查其根源。  相似文献   
4.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提出“四个面向”的要求,把脉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一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发展方向,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逐渐加快,老年人的康复治疗成为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诸多老年人多发的疾病中,脑卒中作为一种重大慢病,致残率致死率双高,其康复治疗一直是科研领域研究的重点,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5.
祝家香 《科技风》2014,(8):23-23
本文利用芽孢杆菌对热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将分离的菌种纯化培养,离心收集制作成供试菌液,其后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37℃、42℃培养,分光光度计测OD540值。结果发现除YN3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外,其余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42℃。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一种发病率超快、致死率高达50%~90%的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全球响起警号。世界卫生组织7月30日表示,尽管西非疫情肆虐,但中国民众无须恐慌。什么叫埃博拉?埃博拉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病原菌/药物/生物体三位一体的、多重视频指标的耐药菌敏感的抗菌药筛选评估研究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进行耐药病原菌治疗药物筛选。自制用于秀丽线虫培养、观察的多孔板摄影灯箱,用以观察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活动情况。将被感染的线虫置入抗菌药液培养,对秀丽线虫行为模式的视频内容进行记录与统计分析,从线虫死亡率判断药物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组的秀丽线虫死亡率明显增加,而经抗菌药物(美罗培南)治疗后的秀丽线虫有效降低了死亡率。结论通过对秀丽线虫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的致死率进行评估,建立多重视频指标的耐药菌敏感药物筛选评估研究系统,应用于病原菌感染敏感药物快速简便筛选,及相应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大蒜、姜黄、青蒿、桔皮以及花椒挥发油的杀虫活性。以朱砂叶螨为试虫通过生物测定方法得出桔皮挥发油的杀虫活性最佳,并对桔皮挥发油进行了乳油剂型的初配。再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得桔皮挥发油乳油的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711.24mL/L,了解桔皮挥发油乳油的毒力。并对桔皮挥发油乳油的应用前景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株高生物量酵母株紫外线致死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生物量酵母菌株12Y-5,并对其进行了紫外线致死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选用我国南方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us)的蝌蚪,通过研究废旧电池浸出物对蟾蜍蝌蚪致死率的影响,表明蝌蚪对废旧电池渗出液十分敏感;半致死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为今后的生物监测提供可靠的半致死浓度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