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颖振 《天津教育》2013,(15):49-49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工作背的使命在哪里?教育工作者倾注毕生的热情,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陈玉琨教授主编的《教育,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一书对教育的本质、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书是“全同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的部分成果,展现了部分优秀中学校长对教育和办教育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陈玉琨教授,曾这样评价华东师大二附中:"它是一座金矿.只要你有心,就有挖不完的金子."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那么校长的专业精神就是校长的灵魂。何谓校长的专业精神?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把它界定为:校长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对民族、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强烈追求。概括地说,就是"识大势明大事、成大师"。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慕课是继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界最大的一次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说。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界正掀起一场理念与技术相结合的变革。慕课、翻转课堂、微课……这些新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风生水起。本刊今年共策划了三期相关专题:一、介绍江苏地区中小学慕课的进展概况,探讨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慕课推广;二、报道C20慕课联盟(高中)之一——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在慕课与翻转课堂方面的实践与反思;三、本期,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对慕课与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玉琨教授是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陈教授有关基础教育的研究颇有影响,近日莅并讲学指导期间,就“一流学校建设”的话题,陈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记者: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对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陈教授: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特征,一是始终以强烈的危机意识作为学习的动机;二是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学习的根本;三是始终以组织的变革、手段的创新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双刃 《江西教育》2007,(1):41-42
"我们不是不关心升学率,但首先要提升的是一流的校园精神" 当记者就中学优质化工程采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时,他对这项工程做了如下诠释:  相似文献   
8.
王营 《山东教育》2013,(10):1-1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育不应成为“世界杯”,以31支队伍的失败来成就一支队伍的成功;教育应该是“奥运会”。各展所长,各显其才,各有特色,各自成功。这一形象的比喻,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在搞一些校长培训工作时常引用华师大教授、上海市名校长基地负责人陈玉琨等一些专家的话,那就是现代校长的能力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收官之年。“漫思”2020后的中国教育,倍感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多次说道:“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只讲对了一半,应该还有一半是引导学生适合教育。”我想由此谈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