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从实施院系两级管理的基础条件出发,即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心理准备和管理水平出发,从树立责任意识、建立管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引导教师参与等四个方面有效推进院系两级管理,提高学院办学质量,促进学院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发展战略的变化,要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随之发生变革。文章概述了院系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探讨了院系设置的一般原则、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的岗位集群模式和专业特色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高教新类,其专业设置的起点是文化体系的分类,具体到高职院校的应用,首先是院、系设置,因为它涉及分类问题。普通高教是知识文化体系,按学科分类,按学科不同层次设置院、系;高职教育是技术文化体系,只能按产业、行业和部门设置院、系。对社会产业、行业、部门和职业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供我们借鉴的有《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代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虽然不能直接引用,但可以按它的行业大类作为高职教育的总分类,再依行业、部门实际,以及教学需要逐层分解下去,给高职教育院、系设置提供依据,也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依据这一逻辑思路,研究出我国高职教育的行业大、中、小类分类目录,以及适用于高校院系设置的管理学理论。并试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院的系、部设置,提出了一套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体育院系武术专选的教学,应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健全结构的素质为目标,在教学中全面渗透素质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六部制度是我国古代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萌芽于西汉,至隋朝正式确立,在唐朝进一步完善。在安史之乱后,由于使职趋重,六部权力被逐渐被分割,故在唐中叶以后,这一制度趋向名存实亡。本文探讨六部制度的发展脉络,以期对古代职官制度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大学评鉴经学门评鉴,校务评鉴演变至系所评鉴.如果说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的设立、系所评鉴机制的设计、评鉴流程的运作标志着大学评鉴在台湾的专业化趋向,那么评鉴结果与系所退场机制的结合则凸显了大学评鉴在台湾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分析了高校排球专项课与体育院系排球课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两类大学生对排球课的态度、需要、兴趣等异同,揭示了“两课”之间的结构程序、学生的认识程序等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采用校院系三级管理制度,二级学院的办公室成为内联上下、外联兄弟院校的重要桥梁,因此,办公室主任作为二级学院(系)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院校各项工作质量的高低。作为办公室主任,不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院校下达的各项任务,而且要充分做好前瞻性工作,可见,能否有条不紊地完成院校整体工作,是衡量办公室主任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为此,本文从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创新素质等方面,对高校学院(系)办公室主任素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目标管理呈现出五大新变化:由统一式目标管理向分类目标管理转变,由年度目标管理向年度目标与任期目标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转变,由常规目标管理向重点目标管理转变,由强制性目标管理向诱导性目标管理转变,由以院系为主的目标管理向职能部门与院系目标任务捆绑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