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2/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 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 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3)分别为3.3×10-8 mol/L和3.7×10-8 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界面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并利用SEM、TEM、FTIR、XRD表征聚苯胺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将合成出的聚苯胺纳米纤维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聚苯胺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对苯二酚在聚苯胺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电极相比,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均增大,峰电位差ΔEp减小了115mV,对苯二酚电化学可逆性得到明显改善,说明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氧化过程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且当对苯二酚在1.0×10-7-1.0×10-3mol/L浓度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是0.9988,检出限为6×10-8mol/L。  相似文献   
3.
以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一对苯二酚(HQ)-H2O2体系的电化学催化行为。比较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和玻碳电极,峰电位从64mV(vs.SCE)前移至116mV,催化电流提高了10倍。对工作电位、介质pH、H2O2和HQ浓度进行了选择。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计时电流法测定HRP的线性范围为5.0×10-10~1.0×10-10g/mL。检出限为2.5x1×10-10g/mL。该法具有电极制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50℃、46℃和常压下实验测定了对苯二酚在二异丙基醚和苯酚中的饱和溶解度。把它与水-二异丙醚-苯酚-对苯二酚四元系中的对苯二酚浓度作比较,其最大溶解度既小于醚相也小于水相中对苯二酚的最大浓度,这一结果可能意味着水有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用微核实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8-羟基喹啉与对苯二酚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8-羟基喹啉与对苯二酚使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增加,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诱变剂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两种诱变剂还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染色体畸变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却呈现下降趋势,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用直接混合法制备了碳原子线修饰碳糊电极,并研究了对苯二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未加碳原子线的空白碳糊电极相比,碳原子线修饰碳糊电极可使对苯二酚的氧化峰负移0.152V,还原峰正移0.161V,ΔEp减小了0.313V,反应的可逆性明显变好,说明该电极具有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同时还探讨了电解质溶液、浓度、扫描速率等因素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50℃和46℃时,苯酚和对苯二酚在水中的相行为,它们明显不同于苯酚-对苯二酚在异丙醚中的情形。混合酚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各个酚单独在水中的溶解度,而酚类与水的两相共存区域则显著被压缩在较小区域,当对苯二酚百分浓度超过3.2%时,混合酚类完全混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混合酚类在水中完全混溶区域显著扩张,对苯二酚最大质量百分浓度可达25.8%.  相似文献   
8.
超导材料的合成机理研究极富挑战性,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铜氧桥联配合物在超导方面的研究很有价值。首先用计算机模拟出合理的分子模型,经筛选,确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铜氧桥联配合物,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合成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了该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用折光率法测定了45℃、52℃、60℃三种温度下,对苯二酚在乙醇、正丁醇、正戊醇、异丙醚中浓度与折光率的关系以及饱和溶解度。首先进行了实验方法可靠性的验证,试验表明回收率在94.5%-102.4%之间,因而方法的可信度较高。最大溶解度平衡时间的测量表明:对于不饱和体系,振荡2小时,静置0.5小时,误差已小于0.1%;对于饱和溶解度,则必须振荡6-9小时,才能达到最大溶解度,这时误差小于0.02%。工作曲线表明,在这些溶剂中,对苯二酚的溶解度可大到接近23%,其折光率与浓度关系是一条较好的直线。与同一溶剂的苯酚工作曲线相比,相同浓度时对苯二酚的折射率较大,但相差不是很大,因而用平均工作曲线可以测量混合酚类的浓度,误差不大于2%。对于在线估计混合酚类的浓度,这是一个快速而有意义的方法。如果利用气相色谱估计得到对苯二酚与苯酚的比例,则利用内插工作曲线,用本方法测定的混合酚类的浓度误差可小到0.1%。对苯二酚在几种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是有用的热力学数据,尚未见过何处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以水为溶剂,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羟基化合成苯二酚的反应体系的反应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反应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生成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反应在298K-368K范围内是热力学上可自发进行的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理论上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很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