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曼 《世界文化》2009,(8):46-47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后,也给日本文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立刚 《武当》2014,(4):64-66
在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出过两位118岁的道士,一个是唐末宋初时期的乾道陈抟(字希夷);另一个是2003年2月去世的坤道李诚玉。陈抟以不愿为官,执意修身养性,精通堪舆命相之术,最终悟得“五龙睡法”而闻名。“三言二拍”之《喻世名言》第14卷“陈希夷四辞朝命”,  相似文献   
3.
相对以理学为核心的禁锢人性的道德标准,“三言”中大量女性形象具有的生命活力,对个性的张扬,对性的学放具一定程度的个性主义和反叛意识,而同时,作品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贞女烈妇和道德说教,这一矛盾的产生,表明作者从教化目的出发,作品仅仅是从表面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人欲张扬的状况,女性依然必须把言行纳入传统伦理规范的框架之中,个性解放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大量女性在情爱追求过程中,只能陷入两难的迷茫。  相似文献   
4.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型世言》对话本体制的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言》、《二拍》将话本体制进一步固定,《型世言》与《三言》、《二拍》几为同一时期的拟话本集,但在体制上却没有固守原有的话本体制,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这些突破较早地代表了明末尤其是清初以后的拟话本体制发展趋势,在拟话本发展史上具有一 定的意义。本文在指出突破的同时,也分析了造成这些突破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1949年,政权鼎革。巨大的变化下,个体生命轨迹也不可避免跟随动荡。时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青年助理喻世长,经历了政权鼎革前的恶性通货膨胀,靠着倒买倒卖维持生存。政权鼎革后,政治进步至关重要,喻世长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和青年教师一起,争取权益,力图打破大学的既有格局。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希望进入组织体系,获得更多进步的机会。因为偶然的机缘,喻世长被选中充当特殊系统的信息员,成为大学里特殊的一员。喻世长的经历,折射了那个时代的脉动。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志怪、传奇小说的文学传统。魏晋志怪与唐人传奇中有许多鬼神报恩的描写,其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多具人情、报恩方式等对聊斋志异的鬼神报恩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蒲松龄因感慨世情之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大量鬼神报恩的作品,塑造了一批重报恩、有情义的鬼神形象,赋予了他笔下的鬼神以美好的人性,并借此表达"异类有情,尚堪晤对"的深思,以此来喻世讽时,实现知己之托。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寓言是唐宋寓言的杰出代表,其特色主要表现为篇幅短小,寓意精警,隐晦曲折,含义深远,简洁的文字包含丰富的社会现实,常能给人以启迪与警醒。  相似文献   
9.
古代"童女方造处"近十年左右,"处女膜修补术"一词不断撞击人们的眼膜耳鼓。其实,在《喻世明言》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节里,便有土法"童女方"描述:三巧儿道:"想你在娘家时阅人多矣,亏你怎生充得黄花女儿嫁去?"婆子道:"我的老娘也晓得些影像,生怕出丑,教我一个童女方,用石榴皮、生矾两味煎汤洗过,那东西就筜紧了,我只做张做势的叫疼,就遮过了。"  相似文献   
10.
《投梭记》通过对魏晋时期“幼舆折齿”这一文人风流韵事的深刻挖掘和精心提炼,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创作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朝廷内部奸臣当道、社会动乱不堪的黑暗现实;同时通过展现男女主人公之间悲欢离合的艰苦爱情历程,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崇高情操;反映着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思考,寄托着他愤世嫉俗的思想。在艺术上,塑造出了众多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在结构布局上也颇见匠心,语言雅俗共赏,既充满着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文人写心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