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产品结构与供应链集成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以产品可靠度与供应链成本为多目标的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模型。基于NSGAII算法,提出把约束优化模型转换为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思路,并给出集成优化模型求解方法。结合某矿山机械厂的应用实例,对不同保修期下的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多目标组合集成优化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各品牌保有量直线上升,原有的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信息处理需求,同时随着服务促进销售的理念日益深入,被动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主动客户关怀式的营销服务模式替代,这些都要求企业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本文基于上述思路,结合业务流程,采用数据驱动、组件化开发的设计思想,对新形势下的售后服务系统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为背景,对该办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建立房屋建筑全质量缺陷保修范围和质量终身保修制度,实行最低保修期内的免费保修和最低保修期外的非免费保修办法,适当提高保修项目最低保修期限和,增加最低保修期内发生的维修事项的保修期限内容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民法设立担保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民商事交往的安全。保证责任是保证担保的又一个核心问题。保证是很严肃的法律行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保证是不同的,民法中的保证一旦成立,就意味着责任的产生,这种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强制性法律责任。保证具有人身性的特点,除了保证人的财产外,保证人的信用是债权人最看重的地方。所以,在民事活动中,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保证人的。  相似文献   
5.
产品担保策略的制定,涉及到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方面的因素,要制定一个好的产品担保策略是困难的,但它直接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售后支持成本。从研究产品担保系统出发,比较了现有市场五大品牌产品的保证策略,针对我国电脑品牌产品担保的现状及其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私合作中行政机关将部分行政任务交由私人履行,行政机关的履行责任转变为私人的履行责任,行政机关对私人所执行的行政任务负担保责任和监督责任。行政任务承担责任方式的转变给行政法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以担保行政为中心的担保行政法孕育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完善担保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高我国《担保法》不应将具有代位清偿能力作为保证人的资格要件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应当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 ,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 ,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可以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 ,在抵押物的同一价值上可以设立重复抵押。  相似文献   
8.
诚实信用作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保险合同遵循诚实信用的初衷,重点说明诚实信用在保险合同中的体现及违反诚实信用的法律后果,同时针对保险人滥用诚实信用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动态博弈模型,分别研究未引入质保机制和引入质保机制下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决策选择和影响因素。根据制造商和经销商博弈呈现出的长期性和动态性,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两者行为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没有引入质保机制时,再制造主体进行再制造博弈时,制造商和经销商有可能会陷入决策的囚徒困境,从而无法实现生产的最优决策,当引入质保这样一个机制,经销商和制造商可以根据质保的调整进行决策的优化,最终实现生产决策的双重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0.
品质问题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最易产生纠纷,品质担保理论是判断卖方是否履行交货品质义务的法律依据,正确掌握和理解这一理论对于外贸企业加强质量意识、订好品质条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比较详尽而完整的担保理论乃是美国统一商法典,笔者以该法典为依据,阐述了品质担保的种类、产生方式及其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