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淼晶 《大观周刊》2011,(6):191-19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两大法系的主要国家均对本国公司立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我国新的《公司法》更是首次将股东派生诉讼以成文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我国虽紧随潮流,完善立法,但实践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立足实际,面向国际,吸取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精华,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不断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本文批驳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罪有违刑法不得已性原则”的观点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或诈骗罪”的观点,解读了《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东派生诉讼作为衡平公司效率和保障小股东诉求博弈的产物,往往缺失超越利益纠葛的监督机制。在经济迅变的当下,世界多国以立法的方式在股东派生诉讼中设置了法院的司法审查程序,虽然我国《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并对公司内部的前置审查程序作出详细规定,但并没有将法院的司法许可纳入法律架构中。为通过隐形的制约力量使公司经营效率与股东追求之间实现最佳优势利益,我国公司法152条的修改方向应为引入司法审查原则,并赋予法院适度的自由裁量权,抑制股东无益诉讼行为,实现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公司法下,管理公司的是董事而不是股东,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对保护股东特别是弱小股东提供了很好的司法救济途径。我国公司法因时利势采用了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本文就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立的必要性、主体资格、前置程序、诉讼费用补偿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股东的共益权.该项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于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此项法律制度存在着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缺失、被告范围规定过窄等缺陷.为此,需通过合理补偿诉讼费用适当降低股东代表诉讼的案件受理费、合理设立前置程序、科学界定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及发挥法庭在派生诉讼中的积极职能等,进一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具有独立人格地位的公司如果受到董事、监事或其他人违法行为和不适行为的侵害,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侵害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如果公司怠于对侵害人提起诉讼,公司法则赋予某些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的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这种诉讼制度被英美公司法称之为派生诉讼。由于派生诉讼制度的特殊性以及为了避免投机的股东滥用公司诉权而恶意提起派生诉讼,各国都为提起派生诉讼设立了限制条件,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派生诉讼,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7.
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平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55-59,149
股东派生诉讼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股东提起派生诉讼之前须履行前置程序,即先向公司提出请求,由公司决定是否追究公司利益加害者之责任.股东应以书面形式向公司的特定机关提出此种请求,并应等待法定时间的经过,除非有法定事由的存在;公司经审查股东请求后所作出的不予追究责任或不起诉的决定对股东没有约束力,股东仍可提起派生诉讼.  相似文献   
8.
股东代表诉讼具有代位诉讼和代表诉讼的双重特征,股东代表诉讼案件涉及原告股东、被告、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其诉讼程序相对其他民商事诉讼案件的程序较为复杂。对股东代表诉讼的相关程序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期能够解决司法实践股东代表诉讼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程序正义缺失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实现我国体育仲裁程序正义的途径:将体育社团的内部解决设定为体育仲裁的前置程序;体育仲裁程序要采取多元化形式;在体育仲裁时限和裁决结果方面特殊要求;明确调解在体育仲裁程序中的地位和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环保部门在行政执法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值得欣喜的是,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正式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然而,相较于国外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起步较晚,步履维艰。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程序设置、举证责任、诉讼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粗疏和不足,值得我们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