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1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飞林 《精武》2004,(10):18-18
对太极螳螂拳家而言,拳术训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交手实战。关于太极螳螂拳,先辈们曾经做过总结,并结集成书,就是《太极螳螂拳谱》,其中《对敌交手三要素》就是对实战的解说。书中所载“一胆、二劲、三功夫”可谓是历代先辈们无数次生死搏斗的窍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周广卿 《精武》2004,(9):11-12
从哈尔滨到烟台乘火车需要26个小时。 再次踏上烟台的土地感觉不再陌生,甚至感觉亲切,莱山区政府门前的草坪更是让我记忆犹新--今年三月,我曾在这里与烟台二十余位武术好手相聚,并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大家的风采。 七月,夏日的太阳异常火热,而且今年的烟台赶上了近年少有的高温,日头烤得大地都有些松软,烟台的  相似文献   
3.
周广卿  王勇 《精武》2004,(9):9-11
螳螂拳大家多出自莱阳。被誉为武术界泰山北斗的姜化龙是莱阳黄金沟人;宋子德是莱阳赵格庄人;名震武术界的"三山"(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两亭"(宋福亭、赵玺亭)是莱阳人:李昆山是莱阳由格庄人,崔寿山是莱阳诸陆人,王玉山是莱阳团旺崔疃人。由此可见莱阳在武术界的地位及莱阳武术家为螳螂拳的发  相似文献   
4.
杨书清 《武当》2003,(8):14-15
六合螳螂拳源流 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合了螳螂拳技法,吸收了众多拳种的优点,以强身自卫为目的,经两个世纪数代人的历练,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昨天还是冷风习习、细雨绵绵,今天已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驱车行驶在烟青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初露新绿,不由得想起诗圣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06年4月2日上午,参照一份旧地图,我们很快到达莱阳市赤山乡史家河村。  相似文献   
6.
姜越  金山 《精武》2007,(3):9-11
太极梅花螳螂拳是一种技击性非常强的拳种,在实战中以招也打,不招也打,连招带打。其打中有拿,拿中有擒,擒中有摔,擒摔结合。现介绍螳螂拳擒摔十法,以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7.
柳国顺 《精武》2007,(10):48-50
太极梅花螳螂拳技法极为丰富,技击价值很高,易学易练,很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然而要真正掌握并练好此拳,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现今人们学习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快节奏,致使传统的授受法难以适合一般爱好者的习练需要。从习练者的角度来说,如何尽可能地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并练好此拳,是很有必要探讨一下的。笔者略谈一点粗浅的  相似文献   
8.
刘典仁  柳国顺 《精武》2007,(8):16-17
玉环步是螳螂拳中能致人跌翻的著名招式。其独特灵便的技击方式和奇妙绝佳的技击效果,令其在螳螂拳的流传过程中一直颇负盛名。玉环步历来是螳螂拳爱好者重点练习掌握、不断深入研究的技法内容,也一再成为精通螳螂拳的拳师用以克敌制胜的绝招。所谓"一经粘上,则神手难逃",这是对螳螂拳高手施用玉环步而达到妙境的评价。实际上这种评价并非过誉,只是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一现象罢了。玉环步能施用得随心所欲而且达到致人跌翻的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梁国爱 《精武》2004,(12):50-51
梁学香,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武术家,对于螳螂拳的传承与发展功不可没。因时间久远,他的轶事难免有一些误传。作为他的第四代世孙,笔者现将太祖轶事,整理成文,以飨读者。被欺负出来的武术家 据老辈人讲,太祖身材较矮,在家种地时,常无端遭受邻居欺负。一气之  相似文献   
10.
牟宁1986年出生在烟台栖霞:我跟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是一个镇上的.我和他还算是师兄弟呢!牟宁也在柳海龙曾经习武的海洋五头山武校学习过.只不过我进学校的时候他已经进山东队了。牟宁从小和父亲习练螳螂拳,父亲是练太极螳螂拳的.他在老家还挺出名的,有很多人都慕名找他学拳。10岁左右,牟宁开始正式学习螳螂拳套路。其实我一开始并不喜欢螳螂拳.小时候挺胖的,有点儿懒,而且无论什么拳种,一开始入门功夫都很枯燥,又苦又累。在想放弃又不舍得放弃的拉扯过程中.牟宁身上的肥肉没有了.肌肉也越来越硬,小胖墩儿变成了强壮的少年。感受到练拳的好处后,牟宁也就坚定了练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