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兰 《青年记者》2006,(1):68-69
美国国会于1791年制定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准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即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和平集会的权利以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现在美国法学界的共识:言论是口头表达,出版是书面表达,两者在表达自由的概念下统一。解释与运用第一修正案以保障新闻自由的任务,主要由法院,特别是联邦最高法院承担。所以本文将主要重点放在回顾美最高法院在通过判例逐步解释、发展第一修正案,完善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对表达的保护第一修正案是用的“出版自由”与“言论…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阿尔玛和美国的莉莲都想在学校里坚持自己的信仰。在美国。学校不能强迫莉莲参加升国旗仪式:在法国.学校(国家)却以丧失教育权利为威胁。强迫阿尔玛摘下自己的头巾。在美国的国旗案中,“政教分离”原则是拿来限制国家和具有国家背景的公立学校的:在法国的《头巾法》中.相同原则却成了国家限制公民信仰自由的借口  相似文献   
3.
4.
宗教信仰本来是个人自由,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信教或不信教也变得身不由己。直隶魏村教堂饭食费官司的背后是信教与否作梗,传教此时变成信仰强加于教徒,而这种强加的信仰不会持久。因此,天主教传教的方式在变,信众的结构也在变;随时代的进步外在的力量已经越来越难以影响大众的信仰选择。  相似文献   
5.
1994年至1995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创作了三部系列小说《燃烧的绿树》。冷战结构解体初期的日本,其国家意识形态进入了调整期,民族主义日渐抬头,个体信仰自由的空间正日益缩小。作者化用基督教教会的历史,巧妙地构造了一个被称之为"燃烧的绿树"的追求信仰自由的教会。该作品展现了大江文学中后期的重要主题——个体信仰自由与日本国家信仰(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与冲突,并以教主阿吉哥的惨死暗示作者对日本民主制度的未来充满了隐忧。  相似文献   
6.
信仰与迷信     
亮轩 《大中专文苑》2008,(12):16-16
面对现实,乃能化险为夷信心可以是对别人的,也可以是对自己的;有时是共有的,有时是独有的。没有任何人敢说他一点信心危机都没遇到过。有信心危机也不是说一定死路一条,能够知  相似文献   
7.
许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111-113,134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批判了当时英国国内出现的政教不分以及教派之间互相迫害的状况,主张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从政教分离与信仰自由两个方面对《论宗教宽容》进行解读,从而剖析作者的宗教宽容思想.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宗教工作,把宗教工作作为党的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直分析和研究我区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充分认识我区宗教的客观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本着独立自主、爱国爱教的原则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办教方针,妥善处理宗教事务,团结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把保山经济搞上去。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我党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楷模。周恩来宗教观主要体现在:(1)中国的宗教应该由中国人办;(2)有神论和无神论完全可以结成爱国统一战线;(3)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15,(8):30
12月24日下午6时左右,有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校园内挂出标语,内容包括“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等,其中有宣传标语落款为共青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委员会。据网友透露,学校在平安夜,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据透露,宣传片从晚7时一直播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