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靖 《青年记者》2006,(8):33-34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指出:家庭的日渐脆弱是传统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迈进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传统社会中,婚姻关系是个人终生的社会关系,违背婚约,会遭到团体中每个人的排斥.在现代社会,人们违背婚约,尽管也要承担负面后果,但不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从而单亲家庭在当代社会秩序中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国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内地2003年离婚133.1万对,比2002年增加15.4万础2004年离婚161.3万对,平均每天就有4000多对夫妻离婚。离婚水平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国家。离异家庭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单亲家庭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加,2002年,我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家庭孩子,预计今后每年还将以50—60万的数量递增。离婚所致的单亲家庭子女在中学生中达到8%。  相似文献   
2.
美国名环境社会学家汉尼根指出,成功地建构某种环境问题必须注意以下6个方面的因素①:(1)某种环境问题必须有科学权威的支持和证荑(2)拥有科学普及是重要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普及,某些问题只能是深奥难懂的研究专题(3)预期中的环境问题必须受到媒介的注意,正是媒介使得相关的主张(声称)变得真实而且重要;(4)某一潜在的环境必须以非常醒目的符号和形象词汇加以修饰,以引起注意;(5)针对某一环境问题采取行动必须有可见的经济刺激(6)为了使可预见的环境问题成功地参与各种宣称的竞争,应当有制度化的赞助,它们可以确保环境问题建构的合法性和连续性。本拟从公众议程的媒介建构角度来论述之。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家邓伟志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谈学界六大顽症,其中一个是“论文无论”。何谓无论?按照汉语词典解释,论作为动词,指分析和说明事理,着重在是非,论的结果是做出判断;作为名词,论指分析和说明事理的思想观点或文章。这么说,“无论”就是无分析说明,无思想观点。“文所以  相似文献   
4.
龙应台 《华章》2011,(2):11-12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相似文献   
5.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用除魅(disenchantment)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反复提到"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趋势。涂尔干认为在工业化、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世纪神圣的、严密的社会控制机制正遭受侵蚀和挑战,人类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和神圣性。2015年12月2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中国新闻学论坛上,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在发言中提出:"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6.
有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幸福感却在下降呢?英国社会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  相似文献   
7.
马丁·特罗(MartinTrow)(1926~2007),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书斌 《青年记者》2020,(11):14-15
近代发展起来的名人文化研究,其理论传统来源于从超常向恒常滑动的卡理斯玛统治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支配社会学》中将卡理斯玛定义为某种超自然的、特殊的力量或人格特质,某些人因具有该品质而被视作超凡.①卡理斯玛承担着英雄期许与集体兴奋,他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找到追随者;无论是卡理斯玛本人还是其忠实的追随者,都渴望将卡理斯玛的存在从一种个例的、昙花一现的恩宠转变为一种日常的持久性拥有.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曾说:“整个社会的变革,特别是新生活方式的出现之所以成为可能,不但因为人的感觉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因为社会结构本身也有所改变。”目前我周正处于这样的“变革”时期,面临着一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旧的规范失效或有待整合,新的规范“缺位”,从而“失范”便成了媒介难以根治的顽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太效应”与平等关爱《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中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受这句话的启发,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发现了这样的社会现象,即科学家荣誉越高,就越容易得到新荣誉;反之成果越少就越难创造荣誉。默顿将这种社会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有时也存在着“马太效应”现象。有的班主任和教师偏爱优秀生,如学生A学习成绩好,聪明伶俐,很受班主任和老师的喜爱。不仅让A当中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