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青 《教育艺术》2002,(12):37-37
李景革先生出生于1967年 ,黑龙江省伊春市人。他继承家学 ,5岁随父习画 ,经20多年的艰苦磨练 ,绘画成绩突飞猛进 ,受到世人的好评 ,作品流传于世界各地。李景革先生虚心好学 ,严谨的学风使他具备了扎实的绘画功底 ,集古今各家之长 ,另辟蹊径 ,在绘画艺术的领域里已形成了独特风格。他擅长人物、走兽 ,作品以古代人物题材为多。线条笔法不受自然物象形体的拘泥 ,而是对客观物象的强烈感受 ,是意象的抒发。他特别注意笔法的变化和统一 ,一气呵成 ,达到了艺术美的境界。每一幅画的线描笔法均不相同 ,以千变万化的笔法刻画出不同人物的神…  相似文献   
2.
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法问题,必须从书体发展的根本原因上加以研究,应从辨证与运动的角度,充分认识到融合和博取才是发展的必要条件。绝不能用西来之词,抱守旧之意,否则将不利于书法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说从世道人心的角度,精细地雕琢了东南地区增坂村的生活状态、人情世故、民俗氛围、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并着力对乡村生活本身进行"日常化"地精细刻画,两代人的命运跃然纸上,琐碎小事里展现出惊人的文字魅力,也包容了无限的人生感悟:这不仅揭示出了变革中的中国农村的隐痛,更是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木讷的李福仁,溺爱成性的常氏,懒散的安春,滑头的三春,懦弱的李兆寿,鬼精的高利贷李怀祖,做事麻利的、刀子嘴豆腐心的鹭鸶嫂……那简直是一幅乡村人物的"浮世绘".  相似文献   
4.
光影皆笔法     
徐斌 《新闻实践》2008,(11):F0003-F0003
在照片画面中,光影处理、色彩布局、构图取舍等,都属种种形象语言,它们有时表现为一种语法、一种修辞,有时则上升到一种深层次的“笔法”。  相似文献   
5.
刘虹 《新闻知识》2004,(6):47-48
一张综合性报纸的副刊有它特定的读群,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副刊更上档次、更多地“抓住”读,这首先对副刊稿件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瑞图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他反传统的书法艺术名垂中国书史。其书法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中、晚三期。早期以临摹、研习为主;中期达到成熟,从笔法、结体、章法一反传统,个性鲜明;晚期以禅学入法,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笔法借鉴等涵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发展到今天风格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不论中国画如何发展变化,如何形式多样,笔法始终在中国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不论中国画如何发展都不可动摇.笔者就一些笔法理论知识,笔法形式美感等关于笔法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没骨画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以色图之",但这种"以色图之"并非是不讲究"骨法用笔"的平涂,而是在用色方面对笔法的新要求。对"骨法用笔"和"没骨"两个概念做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了"骨法用笔"在没骨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侯方域的散文受到汉代史传散文、唐宋散文、唐代传奇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影响,同时亦受到元、明时期戏剧及明代小说的影响。他汲取小说创作的营养,在表述中运用小说化的语言,使得作品的题材范围更趋广博,叙事艺术更为独特,行文特点更加鲜明;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