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作为档案学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谢伦伯格的主要档案学思想和理论。这些理论至今仍为档案界所接受、推崇和运用,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产生能密切联系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作为一个档案理论研究家和实践家,谢伦伯格曾经并将继续影响数代档案工作者。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谢伦伯格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一直是民族音乐工作者密切关注也是民族音乐发展所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辛教授曾在文中写到:为了使每个学生拥有最优化的音乐素质结  相似文献   
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州谢胱楼上设宴送别官任秘书省校书郎的族叔李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栽(753)秋天,是李白多次游历宣城后有感而作。论文逐句割析诗歌的用意,显现出诗人在理想与现实问充满矛盾因而产生的急剧的感情变化,一路写来,既充满悲怆,也表现出刚毅不屈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主体精神强烈,其杏花诗大力渲染杏花繁闹,折射出渴求伟大的强烈心态。其杏花诗角度开阔,意象丰富,远胜前代。元好问对原有意象进行了大肆渲染,更多地使用残谢意象。对盛开杏花的“美女宫妆”意象以及未开杏花的小儿意象都有所开拓,还独创了铜瓶杏花的意象。其杏花诗常笼罩着羁縻丧乱色彩,更显历史沧桑。元好问为我国的杏花诗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谢朓是我国山水诗历史上一个闪亮的坐标,山水诗在他的手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谢朓山水诗的抒情具有三个特点:情景交融的境界;独特的抒情模式;悲欣交集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谢冰莹从创作《从军日记》开始,便有人对其进行评价。1948年去了台湾,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被大陆的人们所遗忘,1980年开始,才又引起文坛的关注。最近20多年来,谢冰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谢方叔,南宋末大臣,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嘉定十六年进士。那时,正是大宋国日渐衰微,亡国的征兆已日渐显现出来。谢方叔就是在这样的大背影下走上了历史舞台。1251年,宋理宗授予谢方叔"知枢密院事兼参政知事"辅佐赵昀掌管军事机密、边防事务,与宰相同议朝政。接着宋理宗拜谢方叔为左宰相,同时授予枢密院最高长官——枢密使一职,担起了负责大宋军国大事的重任。谢方叔上任后一方面关心庶民百姓,另一方面不断与宦官、内侍作斗争,但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以自己坎坷的一生陪伴南宋王朝走完了最艰难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招魂》中关于帝、巫问答之辞一节的解说历来争论较多。笔者以为导致各家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排除原文有脱讹外,主要是对"掌梦"和"谢"字的理解不同。其实,文中巫阳所提到的"掌梦"强调的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显然不同于上帝所言的"筮予之"。"谢"字也未必如历来诸家所认定的"谢去"或"徂谢"意,而是作为一种巫术用语,指占卜的结果不灵验。  相似文献   
10.
谢脁与谢混的渊源关系不仅体现在两人诗歌都以写秀丽的山水诗见长,而且还体现在诗风的清新自然上。谢脁的山水诗既有清新明丽的一面,也有警策有力的一面,并对鲍照的山水诗有所继承和发展。谢诗工于发端,而往往末篇多踬。结合钟嵘的审美理想和时代风气,笔者认为钟嵘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