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论文对东周金文通假字尽量进行了通盘汇集和全面严格整理,共统计出通假字组425组。通过对这些通假字的声韵状况进行考察分析,进一步探讨出它们所反映出的上古韵部和声纽现象,并印证了前人得出的关于上古音的各种结论,一定程度揭示出了上古语音的具体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3.
古今字与通假字是两种不同的用字现象,但由于中学语文教材把二者混为一谈,不加区分,所以长期影响人们的视听,特别是对大学古代汉语课的教学造成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在汉字发展史上,两汉时期的字处于古字向今字过渡的完成阶段。20世纪以来,关于两汉的通假字现象,人们曾经做过不少研究.章针对这一时期两汉通假字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传世献和出土献两个方面对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由于对文言文学习重视不够或方法欠妥 ,而造成文言文学习质量不高 ,失误不断。归纳起来 ,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文中的某些生字易读错、写错1 .笔划多、结构复杂、现今不常见的生僻字容易写错。如《曹刿论战》中“望其旗靡”的“靡”字等。2 .古今读音发生变化的字易读错。如《敕勒歌》中“笼盖四野”的“野 (yǎ)”字 ,《捕蛇者说》中“往往而死者相籍也”的“籍 (jiè)”字。3 .多音字读音不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致读错。如《〈论语〉六则》中“默而识之”的“识 (zhì)”字 ,《…  相似文献   
7.
颜华 《课外阅读》2011,(3):198-198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标注某字“通”某字,有的标注某字“同”某字,如同是《论语十则》一课,注释就有三种说法:①[说(yue)】:“悦”的古字,愉快。②【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③[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著名诗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长期以来,从教材、选本到工具书,“刘禹锡”的“锡”,都一律被注音为“xī”。其实“锡”为通假字,通“赐”,是“赐予”的意思。《尔雅·释诂》:“锡,赐也。”南开大学徐朝华教授注曰:“锡(cì),通‘赐’。”可见“禹锡”就是“禹赐”。据说,刘禹锡的母亲在怀孕时梦见禹王,后生下刘禹锡。父母认为:新生儿是“禹”王所“锡(赐)”,又是其母“梦”中所“得”,故为之取名禹锡(赐)”而表字为“梦得”。此名与《尚书·…  相似文献   
9.
邢雯芝 《科教文汇》2007,(2):204-204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往往将古今字与通假字能混为一谈。笔者对此持相反意见,于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为主,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等,并准确翻译,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这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