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生涯教育的实施,巩固思政教育着力点.关于大学生群体特点与生涯规划教育关系的理论和研究流派纷呈.本文选择了以代际差异视域下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具有代际差异的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不同生涯规划心理、存在的问题,结合OBE理念思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2.
李玲 《高教论坛》2020,(6):63-66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思政课教师。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学生“抬头率”低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学生的“抬头率”,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抓好六个环节的工作:其一,科学地引导:师傅领进门;其二,严格地管理:严师出高徒;其三,专业地讲授:传道授业解惑;其四,优良地示范:言传不如身教;其五,悉心地指导:实践出真知;其六,真情地关爱:有爱才有教育。  相似文献   

3.
“0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生力军,他们的个人政治信仰追求关系到国家未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而思政课获得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同向性。基于某应用型大学819名学生的实证研究表明,思政课认知度、认同度、吸引力、感染力均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感染力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是认同度,再次是吸引力,认知度对“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预测作用最弱。最后,文章就如何提升“0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代际研究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各高校正迎来"00后"新生代。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00后"形成了显著的群体特征。他们虽自我意识强,但仍关注集体;虽口称佛系,但实则奋斗;虽富有挑战精神,但抗挫力低。因此,针对"00后"的特点,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理念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视野,指明了新方向。“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责任。善用“大思政课”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通过“大思政课”拓展大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建设大师资体系,完善育人队伍;创新教学大平台,优化教学方式;瞄准育人大使命,回应时代需求,进而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提升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成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当其冲。充分吸收和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布局思政课全新课程群、培育思政课课堂新形态、形塑思政课教材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三个着力点。立足“大思政课”建设全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格局,直面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既有改革困境的破解之道,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新时代条件下,要破解这一难题,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实现“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思考: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先归纳后演绎;二是在教学内容上避免重复性教学;三是在教学态度上从内心深处“爱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使用各类网络媒介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面对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网络媒介内容的多元思潮、信息的快速播散、沟通的空间虚拟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要针对网络媒介特征,通过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优化网络产品服务、主导网络舆情,提升网络媒介素养、规范网络行为等举措,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特点,阐述了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作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能的有效开发、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而这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管理主客体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拟从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让大学生在教育中体验到成功等。  相似文献   

14.
从和谐社会视角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冲突;同时既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又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三全育人”理念顺势而出。分析“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和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重要工作。我们应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全面整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各个工作机构,加强薄弱环节,通过制度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的联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有效性提升的基础在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认同旨在首先使主客体在思想认识上趋近或一致,客体方能主动信服主体的主张并且内化课程所宣扬的思想理论.因此,以认同为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学习和践行十八大报告的过程中,从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而为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理论前提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原理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科学范式,对于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寻求更加贴合当前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环境和因子,提高其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态学的拓适、生克、反馈、瓶颈及主导性和多样性原理,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功能上共同凝聚、整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并达到该课程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逻辑来自回应社会变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促成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与使命的回归、解决校园思政课程"孤岛"困境的需要;建设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准备不足、任课教师的教改动力不足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难度较高等困难,如果教改措施不当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隐忧;课程思政建设时需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理性目标,以尊重不同专业课程的学科性特点为理性原则,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共生为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