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借班上课,总会碰到因不了解学生、不熟悉环境,而导致教学预设不当、师生无法有效沟通产生的教学阻隔现象.课前谈话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提高教学针对性、消除阻隔的有效途径.激情、幽默、启思和联系生活的谈话,是教师借班上课时经常采用的四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不仅知道了英语这门学科,也能够接触到由之带来的琳琅满目的信息,比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价值取向、团结协作观念、人文素养、理想信念等.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大学生德育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开幕的一刹那情景,选择得恰当,足以奠定全剧的情调,笼罩全幕的气氛,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致志看那下文的发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如此,授课亦然。尤其是借班上课,要在短时间内缩短因师生生疏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并且尽快摸清学生的学情,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观摩教师的公开课浅谈借班上课前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4.
【现状点击】 现在,教学观摩课、公开课、赛课等课堂教学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借班上课成了教学交流活动的重要方式。面对陌生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几乎所有的上课教师都会进行课前谈话。因为不是正式上课,很多教师的谈话都相当随意。据笔者观察,教师的课前谈话常有如下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飞祥 《学子》2012,(6):52-53
一、润滑剂——交流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在公开课尤其是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充满着陌生感,再加上学生已经适应了原来老师的教学方式,初次与新教师接触,不了解他的脾气性格,不熟悉他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使青年教师对教学常规及教学原理产生深刻的理解,以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区教育局教研室经常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在全区展开研讨、观摩、展示等公开课活动。而此类公开课一般情况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不在自己学校自己班级进行,而是以“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借班上课的老师对所授课对象的信息基本不知,  相似文献   

7.
许多老师都曾有过借班上课的经历,面对一批陌生的孩子,如何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课前的活动,有专家概括了三种不同的境界:一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仅仅是活动了而已.或者说还不如不活动;二是活动能有效放松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消除陌生感。但仅此而已:三是活动不仅能放松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消除陌生感,还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课内的教学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语文公开课上课之前。一般都有几分钟的课前谈话。很多老师都会抓住这几分钟的时间,或向孩子自我介绍,互相熟悉,既可以消除陌生感,又可以增进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或选择一个话题和孩子一起聊聊.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或创设一个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上课的主题,为正式上课徐徐拉开序幕.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可有些老师却觉得上好一堂课更重要。因此不够重视课前谈话,在课前几分钟只是和学生随意地、没有目的性地闲聊,就等上课铃声的响起。这样的谈话浪费了课前大好的“时光”,不足取:另外,在一些公开课上.偶尔能看到上课的老师照搬某位名师的课前谈话,而其谈话的内容却与自己将要上的课毫无关联,听后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9.
张春华 《考试周刊》2011,(85):64-65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为《云房子》第二课时(苏教版第四册)。这是一次外校老师来借班上课的观摩教学活动。课堂上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现摘录两个片断,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褚桂芳 《山东教育》2010,(11):52-53
当前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是解决教学教研孤军奋战现象的有效方式.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学习、交流与研讨.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教研组开展的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这次活动借鉴了课堂比赛的做法,实行借班上课.以英语第六册Module 6 Unit1为授课内容。以下是由年轻的张老师出示的两节效果迥然不同的课堂授课。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前谈话、导入是一课堂成功的一半。课前谈话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成为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说,课前谈话是稳定学生情绪的"镇静剂",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姚秋霞 《考试周刊》2013,(50):42-43
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讲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找秋天”是集观察、思维、表达与绘画等为一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呢?这是大家正在探索的一个课题。马建明老师在江苏省教材培训会上借班上课,尝试了师生与“秋天”一同体验收获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杨桂蓉 《考试周刊》2012,(33):147-148
“诗性教育”就是追求唯美、追求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学工作,是教师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自主探究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个人的自我反思、班级同伴的互助合作和辅导教师的专业引领是三种基本力量。在高二这一学年中。作者带领学生实践科学、体验知识,循序渐进地开展了三轮活动。希望通过开展生物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实践能力;使课堂更具有生命力:让师生们沐浴在“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阳光中。  相似文献   

15.
课堂写真 你认识分数吗 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并顺着“认识”这个话题进入了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民主”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其特征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优化、自我创造的建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课前演讲”活动的宗旨、细节描述、效果分析、体会及反思五个方面,着重指出开展此活动对课堂“民主”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九年级语文教学注重分数,使本应该富有情趣和人文教育意义的语文变得枯燥乏味。事实上,巧用课前三分钟,也可以让九年级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本文主要从课前三分钟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课前三分钟的实施要求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龙翠翠 《文教资料》2011,(26):214-215
说课是高师院校对在校师范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与途径,在高师生即将毕业、进入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后一学年,抓住学生渴望求知解惑,以及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渴望践行的心理契机,通过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强化说课体验、注重反思评价等促进高师生提高说课质量,增强说课能力,顺利渡过入职期,更快适应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说课和日本研课活动广泛用于本国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活动中。其共同原因是,这种活动能为教师内容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发展搭建一个好结构,能提供一个思考框架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中心,能促进教师合作学习团体的建构,并为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创造机会。若使说课成为一种有效的职前教师教育新工具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围绕增进教师内容知识和教学知识这一基本目标开展说课,拓展说课形式使其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