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教师最苦恼的就是借班上课。因为借班使得决定着课堂成败关键的学情变得陌生了,原先依赖的教学习惯谈不上了,师生之间的默契不存在了,善于发言的孩子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独角戏,更担心点到一颗“哑炮”,呼而不应或答非所问。可似乎苦什么就来什么,各种赛课,展示课又大多需要借班,所以,这种普遍的苦恼慢慢上升为恐惧。  相似文献   

2.
胡元华 《师道》2009,(5):35-35
青年教师最苦恼的就是借班上课。这时,决定着课堂成败关键的学情变得陌生了,原先依赖的教学习惯谈不上了,师生之间的默契不存在了,善于发言的孩子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唱独角戏,更担心点到一颗“哑炮”,呼而不应或答非所问。可似乎苦什么就来什么,各种赛课、展示课又大多需要借班,所以,这种普遍的苦恼慢慢上升为恐惧。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最苦恼的就是参加各种竞赛课、展示课借班上课。借班,决定着课堂成败关键的学情变得陌生了,原先有所依赖的教学习惯用不上了,师生之间的默契不存在了,尤其是善于发言的孩子看不见了。这样的上课像是唱独角戏,最担心提问点到一颗“哑炮”,呼而不应或答非所问。所以,一提到借班上课,青年教师都十分惧怕。  相似文献   

4.
借班上课是令青年教师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因为决定着课堂成败关键的学情变得陌生了,原先依赖的教学习惯用不上了,师生之间的默契不存在了,善于发言的孩子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独角戏,更担心点到一颗"哑炮",呼而不应或答非所问.可各种讲课比赛、展示课又大多需要借班上课,所以,有些教师的苦恼慢慢地发展成为恐惧.  相似文献   

5.
教师借班上课,总会碰到因不了解学生、不熟悉环境,而导致教学预设不当、师生无法有效沟通产生的教学阻隔现象.课前谈话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提高教学针对性、消除阻隔的有效途径.激情、幽默、启思和联系生活的谈话,是教师借班上课时经常采用的四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借班上课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是一门艺术。教师巧用激励(即从外部给学生适度的刺激,设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各种内趋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课例片断展示前不久听了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为《云房子》第二课时(苏教版第四册)。这是一次外校老师借班上课的观摩教学活动。这节课因为精彩而有效,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研讨、课堂竞赛中大多采用"借班上课"的授课形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文章结合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提出"借班上课"课前准备需做到"六个一",以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使青年教师对教学常规及教学原理产生深刻的理解,以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区教育局教研室经常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在全区展开研讨、观摩、展示等公开课活动。而此类公开课一般情况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不在自己学校自己班级进行,而是以“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借班上课的老师对所授课对象的信息基本不知,  相似文献   

10.
5月24日,扬州梅岭小学的两位数学老师到常熟市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我有幸领略了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下面就以彭老师的一节五年级数学《分数化小数》一课来领略一下梅岭小学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谢飞祥 《学子》2012,(6):52-53
一、润滑剂——交流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在公开课尤其是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充满着陌生感,再加上学生已经适应了原来老师的教学方式,初次与新教师接触,不了解他的脾气性格,不熟悉他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等,  相似文献   

12.
那是区里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的第一节课,会场气氛比较紧张,代表我校参评的一位青年教师正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季羡林先生的名文。因为是集体备的课,所以我对教学流程了如指掌。虽然是借班上课,课堂上学生反应不是非常热烈,教学环节的实施基本上还算顺利。转眼,教学进入了第三自然段,那是当堂课的教学重点,文段中生动的语句传神地描绘出了哥廷根街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  相似文献   

13.
借班上课,师生双方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借班上课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是一门艺术。教师巧用激励(即从外部给学生适度的刺激,设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各种内趋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亲身参与和观摩的省市级公开课为例,谈谈借班上课的课堂激励艺术。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本人在大规模的竞赛中有幸获得区"教坛标兵"的光荣称号,成为所谓的"名师"。根据区教育局、进修学校的布置,必须上一堂全区性的"教坛标兵"展示课(外校借班上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通过对《空气在哪里》和《溶解》两课教学的分析,发现在有的课堂中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孩子们往往关注自己的玩,却没有目的和方向,等玩够了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汇报时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方法,“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连最起码的探究方法都没有学会。”(见本刊2006年第11期) 陈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先动脑、再动手”。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三年级接触科学课不久的学生来说,就特别需要教师的扶,然后再逐渐放开。比如先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在不断质疑过程中完善实验过程,为学生顺利实验奠定基础,真正实现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 在一次借班上课的经历中,作者发现落实这一想法并不很容易,在经过深入思考后,作者提出:可以尝试把这个目标在不同年级加以分解,进行有所侧重的练习。这一想法是否合理、可行,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欢迎老师们对本刊文章进行类似的深入讨论与思考,真正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到基层举行作文教学讲座并借班上课,执教《童年一件趣事》,不少教师认为是一节好课,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教学过程]一、现场调研设计意图:因为这堂单元复习课是借班上课,对学生原有基础一无所知,故上课一开始就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为针对性地复习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在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比赛中,组织者由于考虑到各种因素,通常会要求参赛教师借班上课。这样的情况下,师生初次见面,谁也不了解谁,只知道彼此即将共度45分钟,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一些教研活动、展示课、示范课、优质课等等都需要老师借班上课。借班上课可以抵制公开课的虚假性,是测试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它蕴涵着很多技巧和艺术。值得每一位老师去研究。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开幕的一刹那情景,选择得恰当,足以奠定全剧的情调,笼罩全幕的气氛,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致志看那下文的发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如此,授课亦然。尤其是借班上课,要在短时间内缩短因师生生疏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并且尽快摸清学生的学情,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观摩教师的公开课浅谈借班上课前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