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标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一道,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高中思政课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是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高中思政课新课标理念、高中生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应该掌握公共参与知识、内化公共参与意识、形成公共参与能力,不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发力,还要走进社会大课堂。  相似文献   

2.
课程论等学说为思政课实践课程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家相关文件为思政课实践课程建构提供政策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是思政课实践课程建构的现实依据。建构并实践以教学管理课程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模块运行项目化、重大项目竞赛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当前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堂运用方面存在的教师案例教学的运用能力不足、教学过程中案例呈现效果不佳、学生案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夯实教师理论知识功底、合理选择案例素材、丰富案例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案例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高低影响到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分析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与其专业发展的关系,并从媒介和媒介信息层面对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内容进行梳理,可以为建构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内容体系,以及提高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将"以生为本"理念渗透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四个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内在体系,通过调查研究、模拟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在对社会现实难题的思辨分析中增强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在培育学生对党和国家深刻的政治认同中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怀,以更主动、更合理、更有序的姿态融入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努力成长为一名有家国情怀、有担当精神的优秀青年。  相似文献   

6.
办好大思政课,对于全面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至关重要,这要求学校做好育人规划,建设思政育人的大课堂;聚焦核心素养,搭建育人大平台;全员提高育人本领,建好大师资。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素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建构,把世情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向度的思政课教学是指培育学生的公共性价值观,促使学生立足公共性立场,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平衡个人价值和公共价值之间的冲突,协调个体与公共之间的统一性,提升个人的公共参与素养。在现代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要增强公共性价值观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公共精神的优秀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高中思政课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修订了新的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方面,其中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和最根本的任务,也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在思政课中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的思想建设、人格独立、品德提升、价值观建立等都有重要作用,而问题导学法又是近年来得到广泛认可的政治认同培育手段,因此研究如何运用问题导学法来深化政治认同培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建构思政课话语体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面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构出现的多元复杂社会思潮侵占课程阵地、教材话语到教学话语转换存在隔阂、话语解释力建设仍须加强等问题,新媒体时代建构思政课话语体系,不仅要建强思政课网络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提高教材话语到教学话语转换水平,而且要关注思政课话语解释力、吸引力与说服力建设,开创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是初中思政课要培养中学生的首要核心素养;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针对初中思政课实际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方面的刻板枯燥,在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方面的片面模糊,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的僵化单一等不足,提出“四史”教育、议题式教学、典型事例导析、主题活动引导、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初中学生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阶段思政课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既可以通过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对党的领导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形成认同,也可以运用专题探讨、情景体验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形成政治认同。这种多元教学模式,符合党和国家思政课根本教学目标,对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思政课既是关键课程,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依托。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才能为思政课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助力青年学生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在新时代中,需要全面剖析和解构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搭建起有效的培育体系和评估体系,确保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政课具有综合性强、注重活动体验等特点。新时代,做好高中思政课教学工作,需要系统把握。从教学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四个空间分析高中与初中、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前后联系,展示高中思政课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之间的左右互助,阐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上下联动,讲述高中思政课堂的内外衔接,力图为创新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为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入手,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使中职思政课在“大思政课”建设下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要求高度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中学思政课学科思维力是指学生在运用本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独立思考、辩证思维、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中学思政课程要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培育认知思维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育发散思维力;营造活泼、灵活的教学氛围,培育创造思维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实践思维力。  相似文献   

18.
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寻求对策。故首先介绍“大思政课”格局的概念和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方法。旨在通过探讨“大思政课”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之道,为高职教育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政课的首要任务。思政课教师要善做学生的政治引路人,传播科学理论,宣扬家国情怀,培养健全人格,注重思想启迪,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品德、做好政治启蒙,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在思政课教学中培育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改革的内在驱动。作为思政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思政教育中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满足高职生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实质性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