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芸 《教师》2023,(6):6-8
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课程思政旨在育人,两者虽然目的不同,但具有互补性。文章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并针对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文章作者以高校“资产评估学”课程为例,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思政内容的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期为各大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孟雅 《英语广场》2021,(10):76-79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程思政也逐渐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高校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首先探讨思政课程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然后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建设的现状作简要分析,最后详细阐述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并不是专指具体的某一课程或某项专项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各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以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课程为例,对船舶专业技能课程和课程思政理念进行融合,从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对船舶相关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敏 《海外英语》2022,(17):98-99
在当今高校“课程思政”和“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利用好英语写作课这个主渠道和数字信息技术优势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通过分析英语写作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英语写作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建构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了技术基础。在教学发展过程中,高校应该认识到目前在应用思政自建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时环境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联系现实情况,从优化环境、整合资源、提升师资力量、解决思维固化四个层面提出几点混合式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侯文蕾 《海外英语》2022,(19):219-220+238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是当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该文将解读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概念、两者相结合的意义,并着重探讨其实现路径,旨在提升高职公共英语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每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电工学课程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覆盖专业多,学生数量大,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本研究从电工学课程思政思路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作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自提出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中。英语学科自身的人文性决定了其必然是课程思政的“富矿”。然而,高职英语听说课常被认为是单纯的英语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存在学生参与性低、课程思政元素不足或生硬的问题。本文尝试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了其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实践案例。该模式由线上线下七个阶段组成,能增加课程思政内容的亲和力,进一步丰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作用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但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分析来看,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教学内容也相对烦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度较低。“五三三”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方式,细化了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五三三”教学视角分析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正是实现大学英语课堂全方位育人的关键点.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及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混合式文化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不断学习中西方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  相似文献   

12.
王英  王志文 《海外英语》2024,(2):147-149+153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本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与“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课程思政要求不谋而合。文章在OBE理念指导下,探索民族预科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做法,即:精选教学内容,聚焦思政主题;合理构建学习共同体,循序渐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融课程思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改革评价模式,以多元化评价检验课程思政效果,以期为预科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熊珍 《现代英语》2021,(8):26-28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目前,大学英语思政教育具有隐性课程功能,契合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抓住媒体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线上、线下等混合式教学,便可在潜移默化中有效传授知识及引领价值.鉴于此,文章立足课程思政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支撑.教育作为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将互联网+与现代教育发展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现代教育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5.
伍铃 《海外英语》2023,(23):151-153
大学英语课程波及面广、课时量大,其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以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挖掘课本中的思政元素、扩充教学资源、利用多模态教学,将课程教学与德育教学结合,把“显性课程”与“隐性教育”完美融合,以期达到提高语言及跨文化思辨能力、实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全方位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两者一个引领思想,一个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具体教学实践措施包括:通过“线上+课前”的案例故事唤醒学生、“线下+课中”的情境案例打动学生、“线下+课后+课中”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并将课程思政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经济学基础”课程蕴含西方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塑造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混合式教学视域下“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课程思政应该讲什么、如...  相似文献   

18.
一致性建构原则是成果为本教育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保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评估任务的一致性,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在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指导下设计了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模式框架,选取高等教育工科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研究案例进行教学实施。从专业知识实践效果、课程思政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实践创新竞赛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于案例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框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混合式教学可在创新课程思政实践形式的过程中,全面推进协同育人,在带动课程思政契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为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带来发展机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育人元素挖掘、混合式教学实践环节不健全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优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以此引领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实践。同时,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在丰富混合式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环节,在多元协同中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以混合式教学带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新时代,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势不可当。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技术赋能、以生为本”为特点,将在线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以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为指导思想,以产出为导向,提出集活动教学、任务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于一体的STAPLL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