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星体文学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评论界再不能不屑理睬,必须予以关注。此文将星体文学分为四类:生活抒情性散文类:自传性散文类;随感来谈类;自传作报告文学类。文章着重分析研究了自传体报告文学这一新文体。探讨了它与传记、记人报告文学的差异。找出了自传体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一、作者不再是0°介入,而是100°介入;二、它是介于自传体与报告文学之间的新文体;三、作者的自我得以充分张扬;四、“自述”是其独特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形象性、情感性、形式美三个方面论述了报告文学应具有的文学特征,考察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看其是否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是否饱含着情感,以及是否具有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独特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检视近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文体的流变及审美的追求上,呈现出一种由“报告的文学”向“深度的报告”不断迁移的文学景观。创作态势风头正劲;文体意识日益觉醒;真实之争见仁见智;创作分流迹象明显  相似文献   

4.
1 在历经1987—1989年的色彩各异、复杂多变的景观展示之后,1990年的报告文学仍具有如下值得一提的“新闻眼”:一是历史性题材作品写作、出版热的继续升温.其中有代表性的要数解放军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另外,是层出不穷、名目繁多、品级参差的各类中外历史或当代政治、文化名人传记、轶事、趣闻,与各式软性读物并存,且销路看好。这种现状的“出热”,至少可追溯至1987年,其后即愈演愈烈。二是现实性题材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有所加强。富于特色的大约有这样一些:《中国雷锋现  相似文献   

5.
纵览新时期报告文学的许多优秀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 ,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六种意识 ,即探索意识 ,参与意识 ,时代意识 ,忧患意识 ,批判意识 ,平民意识和若干现代特征 ,并因此引发一些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文体,中国报告文学起源的上限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古已有之"说、近代起源说、五四兴起说、20世纪30年代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四种观点。结合对四种观点的正误辨析,由此确定中国报告文学源起的历史时域无疑是报告文学理论研究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梁启超等人创作上的报告文学特征确证了"近代起源说"的合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短信文学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文体学、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方面都有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舒伯特<小夜曲>开头部分钢琴伴奏所营造的回声效果,是创作者精神气质上"自恋"的一个鲜明表征;歌词中对爱的热烈追求及感伤迷惘,意味着创作者对极端个人的自恋主义的摆脱;<小夜曲>后半部分,焦急、渴望、冲动的曲调,使生命在"忘我"中与宇宙融为一体,衍化为充斥于天地之中的"大美",象征着创作者对自恋情结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报告文学话语,呈现观念与经验的流动"场域",折射出左联的现代性预言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诉求之间的交叠与裂隙。在科学主义认知观的支配下,具有为现实撰史雄心的茅盾,在理论著述上强调报告文学写作的真实性,但在观念形态的潜在影响下,他本人的创作与编辑活动,在不期然间提供着有别于官方叙述的另一种想象中国的真实方式。  相似文献   

10.
毕淑敏等的"人生笔记"系列是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生命体验的文字诉求。八位女作家对自我人生经历的重新演绎,为的是抚慰心灵的创伤,同时也流露了相似的自恋情结。她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孕育并体现着成熟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死亡意识,她们对其生命历程的反复叙述其实是实现自我救赎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江北去》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梅洁的又一长篇报告文学力作,也是2007年中国报告文学界的亮点之一。从女儿般忧伤的江湾走来,梅洁怀着“无法告别”的故园之恋,以史诗手笔审视了北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全景式地表现了鄂西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调水工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深情讴歌了调水源头人民强劲的韧性和卓越的创造,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舒伯特《小夜曲》开头部分钢琴伴奏所营造的回声效果,是创作者精神气质上“自恋”的一个鲜明表征;歌词中对爱的热烈追求及感伤迷惘,意味着创作者对极端个人的自恋主义的摆脱;《小夜曲》后半部分,焦急、渴望、冲动的曲调,使生命在“忘我”中与宇宙融为一体,衍化为充斥于天地之中的“大美”,象征着创作者对自恋情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孙小光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49-51,55
在前俄狄浦斯阶段,母亲是儿童免受焦虑困扰的第一位保护者;在俄狄浦斯阶段,女性从小就被告知,女性身体是一切苦难的渊薮,与母亲决裂后的女性性征成为弗洛伊德阐释的中心。女权主义批评者在反对弗洛伊德的同时,却试图用其理论来证明一个强大的母系文学传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接受美学在联邦德国兴起,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视.然而,有一位特殊的"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家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就是作者.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自我阐释",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同时为文学互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生存还是死亡——质疑“文学终结论”兼“文学边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终结论"者以传统文学及其理论作为一个终极的"元",抽空"文学"这一范畴的真实所指,用前现代性的反思宣判了文学的终结。但是,以现代性反思来质疑这一反思本身,就会发现,"文学终结论"及与其相关的"文学边缘论"都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多年来的澳洲新移民文学以其独特的主题开掘凸显出丰富的文学与文化内蕴,总括起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身份焦虑的全面表达、“死亡情结”的深度开掘和“原乡”与“异乡”的交错探寻.  相似文献   

17.
“第四代”报告文学作家大都是生于新中国,长于十年动乱,经历过思想解放和体制改革等社会剧变。他们打破了一元化的政治观念和单向度的思维习惯,力求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照人与社会深层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思其中的历史根源、现实本质及其多重意义。他们以更富有现代意义和创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推进了报告文学的文体嬗变与发展,在强大的叙事张力中,实现其蕴涵深刻的思情价值,并呈现出学理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8.
何建明的问题报告文学《根本利益》,通过扎实细致的调查采访,以很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直面黑恶势力下的农民的苦难,站在人民的同一地平线上,为基层民众说话、为人民的利益鼓与呼,并成功塑造了一位时刻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的“百姓书记”梁雨润这一典型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浓厚的百姓情结、可贵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人民信念,该作是新时期人民报告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9.
20.
传统文学翻译研究中,无论是翻译实践活动还是译论研究都以原文为第一要义,强调原作者的绝对权威,从而忽视了译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对译者很少有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现以《高级汉英语篇翻译》中《浪漫》一文为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译者发挥主体性的操作理据、思维特征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