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多中心治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功能、治理主体、利益主体、社会需求等都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传统单一中心的行政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因此,研究主张以自主为基础,鼓励多个权力中心和服务中心并存,以促进治理主体间互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这对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核心区域。学术界普遍认为,城市社区大多缺乏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参与信任等公共精神,这将不利于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基于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社区的形成改革历史,社区公共精神具有显著的建构性属性,即外在环境与动力机制影响社区公共精神的成长发育。通过转变社区治理方式、积极倡导平等参与的社区公共精神、逐步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社区公民教育等举措,探寻社区公共精神成长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3.
切实加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一是要深刻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二是要积极探索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媒介化治理倡导媒介逻辑与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的融合,发挥媒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城市社区媒介化治理的核心议题是媒介治理性角色在社区场域的发挥。社区媒介通过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微观公共领域、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搭建传播基础结构等手段,提升行政效率、促进社区参与、营造社区归属感、增强社区治理效能,推动社区“多元共治”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从而实现城市社区的媒介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基层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最具体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当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两个不同层面.根据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治理特征,运用类型化分析方法,可将城市基层治理分为无自治无共治型、有自治无共治型、无自治有共治型和有自治有共治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并无好坏之分,其发展也不是单向性的,因为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之间互为前提和保障,同时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6.
李梅 《东吴学术》2023,(4):78-86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表现为社区自治功能弱化,对居民的回应性不足。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政策,都强调社区治理需要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已成为社区治理转型的共识,也是各地进行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这一转型过程中,基层的主要创新实践包括:一是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协商平台,使社区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成为可能;二是通过“接诉即办”改革,重塑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将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转化为上下互动、市民诉求驱动下的治理过程;三是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建设;四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以信息共享推动社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还需要在法治化、体制机制建设、社区治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意义、问题及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是社会的核心和细胞,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改革地不断深入,城乡差距加大,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思想与价值更加多元化,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严重威胁。以社区治理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治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满足人们需要的新型管理方式。社区治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治意识、参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养,作为全面培养居民知识、技能、道德与文化、精神修养的社区教育就成为社区治理关键内容和方式。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还存在:社区教育目标缺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功能错位,居民参与失位,社区精神丧失等问题。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治理过程中不仅发挥着以"魂"铸人、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技"助人、以"情"聚人的功能,而且也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组织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8.
城乡社区治理是一个需要从多向度去理解和实践的发展中问题,涉及到政府的制度安排和社区居民在利益互动均衡中的相互关系。在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城乡社区治理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时代命题,中国城乡社区建设面临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变迁的共同宏观背景,同时还面临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管理模式差异、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步等的微观社会环境。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抑或是其他组织都具备理性,都有其可供选择的目标函数和利益导向,这就使得中国未来的城乡社区治理必须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和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制度设计过程创新,通过突出城乡主体间的博弈均衡和利益分享,最终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乡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关注包容性城镇化与社区治理的发展。包容性城镇化越来越注重农村居民真正的需求,社区治理越来越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前者是经济政策,后者是社会管理方面,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同之处?是否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包容性城镇化与社区治理间重要因素的运作机制对其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发育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但其行政性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社区管理尤为重要,"治理"的兴起契合了社区成员对公共事务管理效能的诉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对治理有着现实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加州伯克利为个案,从战略一致性、IT价值传递、IT资源管理、IT审查与绩效评估、IT组织架构五方面分析其IT治理改革的战术方略,最后指出以大学核心活动为中心,以全校信息化决策机制、投资机制、审核机制及组织结构的全面改革为体制保障,以对IT资金和IT项目的全程监察与审核为途径,广泛调动校内外师生、管理者等相关利益群体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大学变革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美国大学IT治理改革的成功之道,亦是对我国大学信息化发展的启示所在。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注意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运用经济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合理划分环境治理权限,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大量发展环境教育,通过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民族心理;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3.
新疆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局限性入手,分析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独特优势,进而提出完善社区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的建设离不开人的参与,而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群体性社会人群在社区中的作用日渐变现。因此,社区人力资源的协调与整合,人力资源力量的充分发挥是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加强老城区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毕节学院学报》2008,26(2):123-125
近年来,社区体育在各个城市都得到快速发展,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修建了一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为小区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健身条件。但在城市的老城区,存在空地少、房屋建筑多、街道狭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少的现状,影响了老城区居民的健身活动,老城区成了城市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瓶颈。通过对城市老城区存在的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老城区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设想的一点建议,为老城区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智能手机短信过滤器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短信过滤的关键技术,给出了过滤器设计流程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社区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和退休人员也越来越多,这些中老年居民已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现状不仅与社区工作密切相关,还牵动着社会上许多家庭的幸福。为此,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的部分社区中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这些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文章在分析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生活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对社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视角,提出强化社区工作管理、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增强"社区"中老年居民幸福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疆蒙古师范学校是新疆唯一使用蒙古语授课的中等师范学校,其家属院是乌鲁木齐市唯一的蒙古族聚居社区.社区内居住的蒙古族均为双语或多语人,其中95.5%的人会蒙古语.蒙古语虽是蒙古族家庭主要用语,但三代之间使用的蒙古语频率不同;蒙汉通婚家庭则主要使用普通话.在不同交际场合,针对不同交际对象和话题,绝大多数蒙古族转换使用不同语言或方言.随时代变迁和观念变化,蒙古族内部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出现分化,主要表现在代际和同代内部差异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社区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社区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重点。在落实“五统筹”的科学协调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区的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是城市建设中愈来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生态城市概念的框架下,提出了生态社区建设应该考虑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和居民活动行为等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样的观点,针对城市社区的特点,提出了生态社区区别与传统社区的三性,即“社会性、地域性和共生性”,阐述了城市生态社区的构建特点与内容,并总结了一套城市生态社区构建的程式与不同类型城市生态社区构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区"景中村"与景区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景中村"的无序发展会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而"景中村"的存在又具有某些积极意义,是景区的有益补充。现在的两种治理模式:整体搬迁和就地治理,各有优势,在具体治理模式的选择时,应注重从所处位置、居民收入来源、转换成本、居民意愿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和谐景区的打造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