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深化课程思政发展和探索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涵,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在探索职业本科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建设中,需要同时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片面地强调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都会使协同育人机制受阻。本研究通过分析职业本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打造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调查了解当前实际开展中面临的困境,尝试通过完善职业本科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联动机制,深入挖掘其他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大思政的“大合唱”格局,打造“思政教学有专业、专业教学有思政”的金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设教学共同体,突出协调育人在职业本科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促进职业本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新时代高校在不断的探索中,从课堂教学、学生需求和育人平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但协同育人在制度建设的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教师的协同认知方面还有困难。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要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整合教学内容、深化学科融合和增强教师的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五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职能,研究型大学要肩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发挥研究型大学科教协同关键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有力途径。本文以浙江大学科教协同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思考新时期研究型大学全面推进科教协同的有效路径,以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2016,(11):63-63
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方华梁在《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现代书院发展的方向是成为一个集生活和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创造性地传承和转换传统书院精神是现代书院的必然使命,为此,要探索书院与专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现代书院作为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中心,关键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推进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需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制.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全面分析二者内在共性,把握机制构建逻辑基础,正确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内涵的辩证统一和功能互补,找出推动此机制有效运行的动力之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各类教学资源协同育人的必然要求以及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内在诉求,亟待高校"课程思政"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因此,高校"课程思政"要着力构建"一三四五五"机制,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加强"四个协同",注重"五个融入",倡导"五度"教育,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大思政”格局的实践探索。目标一致性、方向同向性、内容互补性体现了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融通特性。在排除阻力、凝心聚力、精准发力“三力”驱动下理顺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创新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优化协同育人的内容和方法,可形成强大的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高职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核心作用,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庞洋 《科教导刊》2022,(13):20-22+80
高校教育教学中应当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在具体落实中,需要明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背景,根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政治方向的一致性问题、育人方向的一致性问题、建设步调的一致性问题,以及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挖掘难与融入难的问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有效发挥的问题,从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部、成效在学生这五个要点出发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范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怎样推动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同步实现,平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是当前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在遵循政治性原则、以生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求实性原则基础上,应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统领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点,打造核心课程,构建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协同育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和社会主义价值引领上尚存在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相互脱节现象,主要依赖于思政课课堂教学。文章旨在发挥“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构建高校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真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创新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的意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现对策来进一步提高育人效果,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个高校积极响应,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各类课程教师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教师缺乏课程思政观念意识;课程思政的教学视野不广、能力不足;育人情怀不深;思政课程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对此,我们需要强化教师思政育人观念,筑牢课程思政意识;肩负立德树人责任,扩展课程思政视野;促进教师思政知识学习,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增加教师情怀厚度,提高课程亲和力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与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学生能力培养及道德教育的新趋势。本文摘选新工科核心素养"诚实正直、敬业、理解他人、工程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敬业、友善、爱国"课程思政进行统一教学。同时结合在学院的具体做法,阐述了如何达到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路径。基于信息化背景和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需求,建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提升思政教学水平。从课程思政体系结合、教育理念建构、育人目标、教育特征等领域,对其育人机制进行基本解读,并分析目前机制构建工作面临的困境,如改革推动缓慢、协同效应不足、价值观分歧、内部教育体系不健全等。根据突出的工作问题,提出思政协同教育平台搭建、思政教学与生活管理的协同育人、健全思政教育考核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极其重要,通过调研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系与区别,阐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从艺术院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入手,系统梳理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优势和不足。立足现实,提出艺术院校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对策,以期为艺术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