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和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号,“志”是记述,“异”指离奇的故事。近300年来,《聊斋志异》以它奇诡靡丽的采、曲折灵幻的情节和渊雅精深的意蕴,风靡天下,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志怪小说的中兴.而且代表了言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又吸收了唐传奇的现实主义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把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把幽冥世界世俗化,通过狐魅鬼怪的故事来揭露和抨击社会现实,抒发了作内心的强烈愤懑。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形象中倾注、糅合了丰富而深刻、细腻而动人的人格色彩。她们的身上凝聚了人们喜欢美好事物的质朴愿望,具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但更具有明清小说特有的市民化倾向,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反映女性时代悲剧命运,隐含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具有刻入骨髓的现实性人格色彩。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聊斋志异》中谈鬼者170多篇,谈狐者82篇,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一半。对于其中的"鬼故事",我是比较感兴趣的,阅读之余,不禁让我心生感慨:人有好坏,鬼分善恶,若是善鬼,强于人乎!本文简要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善鬼形象。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的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意境和情味,体现出诗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过程中的古典浪漫;二是绘景时刻意营造古朴空灵的意境;三是写人时致力于形象独特的神韵。  相似文献   

5.
杜松  刘鎏 《文教资料》2012,(22):22-23
论文以乔治·爱略特的晚期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为范本,分析这位善于哲学思考和心理分析的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蕴涵的道德伦理内涵,指出其对责任、同情等"善"的伦理观念的认同,以及她在作品中通过对多萝西娅、利德盖特、布尔斯托德夫妇等人物的塑造所呈现出的对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思想的颂扬与反叛。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伟大作家蒲松龄满怀孤愤之情,倾其毕生心血为我们浇灌出的一朵浓郁古艳的奇葩。作者把他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新生力量的赞颂,以及自己的人格理想,审美情趣等,倾注在这部不朽的著作之中。以幻化的手段,为我们开创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塑造出一大批独特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中,闪耀着作者以真为美的自由人格理想的光芒。 一 怎样做人,始终是中国文化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历代哲人们不断地在文学中创设和重塑种种理想的人格模式,让人们在实践中遵循,在精神上追随。打开《聊斋》,那些重德尚义、情志专一的“痴生”、“狂生”,那些超尘脱俗,美丽多情,敢爱敢恨的神狐花魅幻成的男女主人公便从各种奇特的故事情节中纷至沓来:他们或者笑、或者闹,或者跳;或者拙,或者痴,或者狂;且虽千姿百态,却无不情意浓郁。如果我们披沙沥金,细细玩味,就会发现,这些男女主人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质朴、纯真,追求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再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理想追求,便不难看出,作者所精心塑造的那些男女主人公,实质上是蒲松龄以真为美的自由人格理想在艺术形象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我国史书著作中的瑰宝,《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中的奇葩,二者看似不相关联,实则“藕断丝连”.《史记》中许多小说的特征已经初露端倪,且对于后世小说产生深远影响.《聊斋志异》便继承了《史记》发愤著书的理念,采用了纪传体的叙述模式,发扬了“尚奇”与“实录”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其篇末"异史氏曰"以特有的方式对聊斋故事从内容上作了大量的阐发和引伸。本文主要探讨"异史氏曰"在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即它有利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具有画龙点睛、点铁成金之功用;充当着桥梁的角色,为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以男性角色占主导的社会,文学是现实的反映,这种历史现象无疑会映射到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去,然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却出现了引人注目的"阴盛阳衰"现象。文章试图从女性意识的强化和男性意识的弱化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从而为解读《聊斋志异》提供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一个宁静的午后,斟上一杯浓茶,捧上一本心爱的书,在日影下细细翻阅,书香与茶香醉满了我的心,我仿佛神游天外,见到书中的人物,他们教会了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与美。  相似文献   

11.
12.
人们对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了多视角的解读,但是,很少有人对《正义论》中的“善”进行阐释。“善”是一个古老的基本哲学范畴,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们就对“善”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伦理学思考和诠释。但是,他们都没有把善置人于社会关系中来理解。而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从社会关系中来把握善,把善理解为合理期望的理性善;有词典式序列的基本善和基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道德善。当然,罗尔斯的社会道德善仍然没有离开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3.
在《聊斋志异》中,“自然美”女性形象系列堪称最为独出的一个形象群体。立足文本,可发见这一形象系列真、纯、野、美的共性特征以及以“自然”为核心的性格内核。同时,她们还有着独立自显的美学价值与成就。就文学史意义而言,其特具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4.
[故事梗概]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前面有一个广场。故事发生在1482年的“愚人节”那天。狂欢的人们选出来的“愚人之王”是圣母院里其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可是当吉卜赛姑娘爱斯美拉达载歌载舞地来到广场上时,所有人的眼光都被这个美丽热情、舞姿动人的姑娘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5.
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乃是人们内心隐秘的回响.雨果认为:“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好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列夫·托尔斯泰断言:“艺术的主要目的——如果有艺术并且有艺术目的的话——就在于显示、说出人类灵魂的真理.说出用普通的语言不可能说出的这些秘密.艺术就是从这中间产生的.艺术是显微镜,它引导艺术家去窥测自己心灵的秘密、并把人所共有的秘密揭示给人们.”  相似文献   

16.
<正>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常说:“读书是我一生的爱好。”从马列著作到自然科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他无不精研和涉猎。就拿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来说,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读过,并且留有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在《聊斋志异》穷书生的物质世界中,穷书生通过三种致富模式获得物质财富:第一,弃儒从商。这是作者心目中义利兼重的儒商精神的投影,同时蕴含对科举制度深沉的悲哀和内隐的眷恋;第二,异类的馈赠,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被压抑的物欲,以最不现实的形式表现最真实的欲望;第三,妻妾代为经略,这是作者疲于生计后的渴望,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女性才能的尊重,对封建礼教的蔑视。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高峰之一,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究其因,一方面是《聊斋志异》本身的艺术成就辉耀于文言小说史,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1),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聊斋志异》思想成就的高度赞扬,此种赞扬基本上源自于《聊斋志异》的“孤愤说”,如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鞭挞等。蒲松龄在《聊斋自志》自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高估《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要恰当地认识《聊斋志异》的思想意义,不能不深入蒲松龄“孤愤”的实质所在,追究蒲松龄产生“孤愤”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卷三《狐妾》中,提学使张道一以可笑、无耻的手段使女鬼委身于他,遭到狐仙惩罚。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的语言,典雅工丽、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典雅美的特点进行论述的.《聊斋志异》很多单个句子中都引入了典雅、古朴的语词,同时以此构建许多雅致的情节和堪称典雅典范的篇章,这些共同为作者构筑语言典雅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