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云南省大理州实验中学的思政课程建设进入新时代,“行走的思政课”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明确各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将课堂放在社会大环境里,从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走出课堂、联系生活、活动探究、多媒体运用等角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造学习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新平台。“行走的思政课”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铮 《中学时代》2024,(2):78-80
<正>“公共参与”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要素,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积累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了解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方法以及规则,以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从而生成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林凤妹 《新教师》2022,(6):64-65
<正>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达成思政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用好语文学科的思政元素,找准融合点,做好两者之间的丰富和加工,让小学思政课堂成为“行走”的教育,让语文情怀落地生根。一、探:在教材内容中聚焦思政元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与语文教材有相互关联的主题域,教材结构也是多维度、多层次地不断递进和拓展。因此,小学思政课堂有效地与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相融合,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树立优秀的品格意志等。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召开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之后,我就开始思考,这样的经历能带给思政课什么样的改变。当我来到北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政治荣誉所带来的千斤重担,我曾自豪地说:“如果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场盛会,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这场盛会中的光荣代表!”我要把我在大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传递给学生,用“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这场盛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孟炳忠 《江苏教育》2022,(94):43-44
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明道信道,教师专业成长应落脚在内驱力的生成。“诗意思政”团队以“文化表达”“顶层设计”“多元融合”三位一体的统筹部署解码团队建设及成员发展的逻辑,追寻思政教育的理想光亮,探寻诗意思政的育人路径,聚积团队发展的共向动能,共同成就诗美人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党和国家及社会所赋予的重要责任,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具备"六个素养"、坚持"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文章基于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研析了思政课教师素养与能力的内涵和要求的研究现状,对"四个自信""六个素养""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做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9.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为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入手,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使中职思政课在“大思政课”建设下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突出实践育人导向,在探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之困”的基础上创构“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并从厘清概念、特征、运行模式出发,呈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的“能为之思”。最后,立足高校实际,关注学生“获得感”,从教与学主体、实施过程、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四方面,澄明“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实施的“有为之策”。  相似文献   

12.
打造思政“金课”,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打造高水平思政课要把握思政课的本质,以“六要”为导向,依据“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以“大思政课”的视角为拓展点,建设“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思政课。这既有助于思政课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又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常常因为形式、渠道单一,面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难题。因此,在一些学校,一场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为核心的"大思政课堂"改革正在悄然兴起。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正是其中之一。过去几年中,学校对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惩戒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规范要求,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2019年,教育部提出"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并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如何正确行使教育惩戒并收到应有的效果,是思政课教师面对的一个挑战性难题,也是一门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教育惩戒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大思政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与现实需要,对大思政视野下改进思政课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相当多,主要有理论课教学模式、实践课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没能深刻地揭示"以人为本"的实质内涵。而把"以人为本"与教学模式相结合,把它上升到哲学理论高度的研究及其成果却不多,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很有必要加深对"以人为本"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教育研究》2020,(2):F0002-F0002
2019年12月30日,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新建成的气模冰球馆内,举行了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院副院长陈世阳与竞技体育学院教师、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昊联袂为学生带来了一堂"冰雪场上的思政课"。  相似文献   

19.
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寻求对策。故首先介绍“大思政课”格局的概念和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方法。旨在通过探讨“大思政课”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之道,为高职教育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提升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成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当其冲。充分吸收和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布局思政课全新课程群、培育思政课课堂新形态、形塑思政课教材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三个着力点。立足“大思政课”建设全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格局,直面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既有改革困境的破解之道,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