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97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教育   45572篇
科学研究   4204篇
各国文化   72篇
体育   1791篇
综合类   1816篇
文化理论   198篇
信息传播   4562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885篇
  2022年   1022篇
  2021年   1016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836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771篇
  2016年   1224篇
  2015年   2297篇
  2014年   4845篇
  2013年   3449篇
  2012年   4029篇
  2011年   4229篇
  2010年   3966篇
  2009年   3721篇
  2008年   4776篇
  2007年   3581篇
  2006年   2761篇
  2005年   2633篇
  2004年   2147篇
  2003年   2038篇
  2002年   1731篇
  2001年   1425篇
  2000年   1133篇
  1999年   488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高校校报刊登的内容,多是师生身边的事,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紧紧联系着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前途。因此,高校校报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把培养人才作为办报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22.
刘继伟 《函授教育》2001,(3):100-101
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辐合性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层面,对创造性思维的特性、产生的条件和过程给予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同时结合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通过对教学结构及教学过程的分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途径,体现了当前以实施全民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改革目标,具有创造性及建设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23.
24.
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极其复杂,总的可归结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条件。其中地质因素是客观的、内在的主要矛盾;开发条件是主观的、外在的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作用导致剩余油分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地质因素的沉积微相类型、储层非均质程度、构造条件,以及开发中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在剩余油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对剩余油控制因素的详尽分析,指出其微观和宏观分布特征和区域,对进一步提高剩余油研究水平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李清 《吉林教育》2006,(10):31-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让学生真正“乐于探究”,就要针对探究性学习问题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诠释了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指出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同集于堂吉诃德身上,每一种审美效果的产生都须靠对方存在作为条件。  相似文献   
27.
从读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一书时存在的一点疑问出发,从给予性动词和索取性动词之间的异同来考察,比较、分析给予性动词在三个连续的时间段上分别生成的预设,从中寻找到造成“给他水喝”这类短语的语义特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8.
29.
能够支持建构性语文课堂学习的主流模式应是生成性的建构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程序是:“练习→问题→探究→建构→评价”。其理论依据是建构性学习理论和教学互动理论,实施的首要条件是隐藏有建构意义的练习的设计。  相似文献   
30.
班主任工作既要讲科学又要有艺术,讲科学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原理,有艺术则强调不能生搬硬套,须根据一定的情境随机应变,发挥创造,通过有针对性的个体交流,去触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取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笔者就班级管理中如何科学运用“模糊”管理的艺术,谈几点切身感受。一、看学生分数“模糊”些由于受考试方式、内容及学生发挥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考试分数并不一定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有些班主任却给分数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