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问责起源于基础教育的质量问责,其目的是增强高校办学透明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最终提升自身治理效能和院校绩效。院校研究为强化美国高校回应公众问责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主要做法包括:为全国性信息公开化平台提供数据、编撰所在高校的问责报告、开发所在高校的信息公开化平台以及为媒体和相关利益人开展问责提供数据。加州大学院校研究回应公众问责是其决策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是从回应外部质疑的“被动问责”转向“主动问责”,也就是通过常态化的自评,定期将结果向社会公布。这种转型不仅是高等教育问责态度的转型,更是高校办学质量主体角色的彰显,反映出高校具备接受社会监督的意愿、承担办学责任的勇气和改进质量的决心。以此为借鉴,助力高校实现“主动问责”,中国需制定信息公开化的法律;高校须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塑造质量责任主体意识以及通过院校研究呈现办学绩效数据、提升回应公众问责效能的环境,开发整合型的数据系统。  相似文献   

2.
蔡国春 《教育研究》2013,(12):129-135
高等教育问责制是院校研究在美国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在此期间,学术质量一直是院校研究密切关注的主题。当高等教育问责成为政府监管院校的重要手段时,院校研究得以发展并日趋制度化。随着高等教育问责主题的变迁,院校研究的质量旨趣日益凸显,在应对外部质量责任、促进院校质量改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美国院校研究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伯克构建的高等教育"问责三角"中,政府优先事项、学术关怀和市场力量处于不断冲突和调和的过程中。认证、学术审计、评估和绩效拨款等不同的问责形式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认证及学术审计主要是对学术的关怀及对政府力量的回应;评估直接服务于院校自我反思和质量改进,间接服务于外部问责所需;绩效拨款强调政府权威。不同的问责制度之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关注的焦点有内外之别,院校行动的驱动不同,对问责结果是否可以统一比较存在分歧。总体而言,国际视野下的高等教育问责制度,问责力量不断向政府和市场两极偏移,学术力量有所消减。因此,良好的问责框架构建需要专业问责的回归、深度学术关怀和"三角力量"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应是学生的发展质量,美国 NSSE(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项目正是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开发出来的评估范式,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在北美高校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对美国NSSE 2011年的研究报告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分析,对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ichard J. Shavelson所提出的基于学生学习评估的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进行了综述性介绍,对其中的学习评估、问责体系构建作了深入探讨。这一以改进高等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的新型问责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样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正从注重外部条件向内部质量范式的转变,评估内容从关注学科知识评价及院校绩效问责转向学生语言表达、批判思维、分析推理、问题解决与创新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增值与反馈的评估。美国高等教育大学学习评估的CLA模式向其升级版CLA+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基本形成以高阶思维能力为评估核心,以增值方式呈现结果与构建丰富的评估数据反馈系统的重要特点。高等教育高阶思维能力的增值评估对美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改进与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参考,并对国际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估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NSSE-CHINA)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SSE—CHINA推动了质量文化的生成,尊重学生体验,促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多元化,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NSSE—CHINA进行反思,发现当务之急是围绕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多元分层的NSSE—CHINA体系,并加强NSSE—CHINA与其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机结合,以使NSSE—CHINA在高层次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目前各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取向加以了分析和批判,指出学习过程性指标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的重要意义.在引进、修订美国当前最有影响的一套大学学习过程性指标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的本科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水平上来说清华大学的本科教学和美国同类院校乃至美国总体大学水平之间不存在根本差异,但和美国最优异的本科教育相比清华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策评估问题。从宏观层面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主要指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它包括政府评估、质量认证和大学排名等。根据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认可型评估和认证型评估。从问责制的视角看,中国实施的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实质上是一种政府对高校的问责制度安排,属于行政问责。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被认为"一般",基本上被认可,但改进空间巨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社会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社会问责是高等教育质量外部监控的重要手段。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社会问责是公民或社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及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促使高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社会问责必须解决问责的衡量标准、问责主体的法律权限(地位)、建立高校信息披露机制和问责回应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