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制定和实施后,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制定法律进行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采取何种立法模式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而且主要是集中在著作权保护模式和特殊立法保护模式这上.本文在法经济学的视野下,以效率为标准,通过成本——收益分析,以实现利益平衡为目标,对著作权保护模式和特殊立法保护模式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今后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应当以特殊立法保护模式为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著作权法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大多已有立法国家的选择,我国著作权法中也将民间文学艺术作为其保护客体,但其并不能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有效保护。著作权法在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上存在若干局限性,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应在著作权法体系外单独立法。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艺术,是由特定社群创作,并由该群体世代相传代表该社群特色之艺术、文化等文化表达形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之为传统创作和文化表达。新疆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进程中所存续下来的民间文学艺术成为了这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与历史财富,作为其中之一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目前,对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的专项保护体系尚未成形,立法工作和相应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简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涵蕴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弄清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属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是立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及传承者进行合理的保护也成为了能否使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以及能否处理各民族间的友好团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没有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做出规定,进而使创作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创作和发展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确实存在,因此,承认他们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保护条款,是有效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正处在丢失和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之中。本文以民间文学艺术为视角,结合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现状,要完善我国著作权立法,通过著作权模式和商标权模式结合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并设立独立的商品化权才能更加完善地保护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进而更好的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因为种种的原因,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仍是任重而道远的。本文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介绍南音的概况,分析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保护南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极其丰富,相关权益纠纷也很多,但是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全面、完善。从著作权保护的视角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现状、权利主体的界定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模式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版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模式的合理性。主张在我国通过特殊版权保护模式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在特殊版权制度的构建中应重点解决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保护期限、使用许可制度等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艺术处于公有领域,应当通过严格界定民间文学艺术客体,赋予来源群体民间文学艺术权,引进“公有领域付费”制度来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与传统知识产权不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应该以“保存”为宗旨,使民间文学艺术不因人类的行为而改变、失传、消亡;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应该是特定的来源群体,民间文学艺术权的特征在于:它仅是一种精神权利,不具有财产权利的内容;传承人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关键,不仅要在法律上明确传承人的权利,还要强调国家在保护传承人方面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问题进行探讨。得出影响其传承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执行民间美术保护政策的力度不够;市场组织进入民间美术领域的愿望不高;民间美术团体传承民间美术的力量不足;相关的系统性理论研究缺乏;外来文化的影响。传承可持续机制:提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加强民间美术的技术创新;广泛开展各种传承活动;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是闽南木偶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在地方高校大力开发和建构其教育课程,把木偶艺术文化融入高校的公共课程和艺术专业体系。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喜爱木偶艺术的观赏者和专业人才,将促使闽南木偶艺术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城石猴"是中原大地一种优秀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数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吉祥寓意深得百姓的推崇和喜爱。方城石猴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形式多样,艺术风格古拙而灵透,文化内涵丰富,浓缩了当地百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通过对这一古老民间美术遗产的系统考察,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把握山歌歌唱的咬字、衬词、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陇南地处陇右之南,陕甘川交界之处,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陇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品类无比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陇南民间美术。概括起来,陇南民间美术体现出文化内涵的综合性,艺术类型的丰富性,制作工艺的原生态性和艺术风格的过渡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存在的生命线,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职责和功能,使之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等文化事业机构。民间美术以其自身特点,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承担起保护、弘扬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责任。本文以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收藏民间美术作品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保护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间文学教学中,精心挑选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利用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民间文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文学、历史、民俗等),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教学之中,两者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可以使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感受和领悟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曲艺音乐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但新世纪以来,地方曲艺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受到极大冲击,将其引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有积极意义。青田鼓词是丽水民间曲艺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说唱艺术,将青田鼓词引入当地高校音乐教学,可以凸显高校音乐教育的地方特色,有助于完善民族音乐的教学,充实和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本土民间音乐的特色,探索出更好的教学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石雕女像、陶塑等雕塑作品与彩陶艺术,到中期以后彩陶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石雕、玉雕、骨雕等艺术较为发达,并且显示出地域上的文化特征。在西周以后,这里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游猎民族交叉生息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美术类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在传承古代遗产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几乎遍布整个白山黑水。从保存状况看,虽然已经颁布了各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但很多的遗产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调查、记录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