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乡村振兴为分析视角,分析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与目标。农村体育发展不充分以及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研究认为:现阶段,城乡体育具备共享的资源聚合体,存在技术基础与政策支持,能够产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融合发展条件,应建立促进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城乡体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双向融合互动,达到优化配置目的;构建起规划引领、法治先行、政策支撑的制度体系框架,为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适应当前城乡体育资源要素加快流动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城乡资源双向互动是实现城乡平衡发展的基本前提,城市与乡村体育资源的互补性为资源的双向互动提供了可能。以乡村为本位分析城乡资源问题,借助城乡区域要素流动理论以及资源整合理论,构建体育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以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为典型案例,对构建的理论架构进行实证与案例分析,研究发现:1)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调动了以运动项目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文化资源、乡村土地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资源,以人力资源、资本资源、赛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资源,两者共同构成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资源体系。2)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解释的体育促进城市资源回流机理,揭示了体育促进城市资源回流乡村的机制;资源注入乡村后,形成了对城市居民、城市产业以及城市主体方面的回报体系。3)高度互补和匹配的城乡体育资源统筹后,形成了要素、产业、空间层面的融合。体育促进城乡资源互动的理论搭建与实践,对于实现城乡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式乡村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研究。内涵:促进村民主动健康,推进体育人口现代化;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筑牢乡村经济根基;弘扬乡村体育文化,助力村民精神富裕;贯彻落实生态体育,打造绿色宜居乡村;统筹城乡体育融合,保障服务均衡可及。现实困境:体育人才匮乏和培养短板,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困难,体育文化互动与生产薄弱,生态体育空间与发展隐患,体育资源统筹与服务失衡。推进路径:培养“两懂两爱”体育人才,夯实乡村全民健康基础;创新聚合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觉,驱动文化传承创造转化;推进生态体育绿色回归,赋能乡村宜居生活变革;健全乡村体育治理体系,促进体育服务平等共享。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聚焦全面深化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相关政策为指导,梳理我国体校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破除体校改革的现实壁垒寻求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体校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困境:1)体校教育功利化恶化了生存与发展环境;2)地理区域和项目发展不平衡导致体校两极分化严重;3)保障团队缺失难以保证人才最优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体教融合背景下回归是促进体校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切实需求,合作与共享是纾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窘境的必然趋势,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并提出深化体校改革的优化路径:1)加强合作与共享,突破发展壁垒;2)革新教学要素,形成资源保障;3)优化培养路径,促进人才“反哺”;4)推动体育竞技人才库建设,促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及城乡体育的关系。城市体育应以其包容性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村体育应以其生态性吸引城市居民流向农村,从而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的不同需要。现阶段应重新界定城乡体育,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提供理念支撑。应以生态体育吸纳和整合城乡体育资源,具体包括:针对城市旅游者的乡村观赏,拓展生态体育的体验维度;针对城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拓展生态体育的教育维度;针对城市老龄群体的田园养生,拓展生态体育的生活维度;深化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增强生态体育的城乡包容;鼓励农村留守人员积极参与,深植生态体育的社会基础。着力打造农村生态体育,促进城乡体育资源的双向流动,进而促进城乡体育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命题。探寻多元化动力支撑,摸索多维度发展路径,实现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体育价值,为乡村振兴踵事增华。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挖掘乡村振兴内涵出发,构建了乡村发展尺度单元、城乡融合趋势、人的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三维内涵体系”;追寻了乡村发展过程中体育事业助推区域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助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塑造“完整的人”的“五阶价值回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探索了以内源动力为主,外源动力为辅,内外力协同配合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究“双碳”目标下乡村体育旅游低碳发展的意义、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意义:推进城乡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供需两端良性互动,提升企业生态责任能力,加快培育绿色消费潜力。困境:政策机制供给乏力,产业融合深度有限,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偏低,企业低碳运营薄弱,低碳消费动能受阻。路径:优化政策保障体系,共建共享产业融合新格局,释放市场要素配置潜能,构建企业低碳运营新局面,促进消费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城市体育数字治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体育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提高治理效率;推动体育服务水平的跨越发展,提升服务供给质量;营造体育数字化赋能的全覆盖,促进资源共享。困境: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亟待健全,数据壁垒制约体育治理资源的整合共享。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整体联动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加强综合治理,构建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体育数据要素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实践逻辑,并提出赋能进路。价值: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践逻辑:以资源禀赋为重要依托,以政策导向为有效保障,以人民幸福为内核动力。赋能进路:强化创新引领,激活新动能;促进协调发展,优化新格局;坚持绿色生态,擦亮新底色;聚焦多维开放,增添新活力;践行共享理念,释放新潜能。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基石,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现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保障供需平衡,为体育强国奠基;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体育强国助力;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为体育强国统度;激励社会力量参与,为体育强国建设加速。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充分性问题:全民健身供给需求多元化,增加体育强国建设难度;均衡性问题:全民健身资源分布范围呈聚集化,体育强国建设资源失衡;标准性问题:全民健身检验体系单一,体育强国建设动力缺失;效率性问题:全民健身功用产出隐性化,减缓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建议:促进供需双方协同联动,守好体育强国建设服务全民健身底线;构建东中西部帮扶机制,用活体育强国建设资源;构建县域—省市—国家考评体系,统一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构建个人—社会—政府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夯实体育强国建设民生底线,推动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同频共振,继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为促使民俗体育在产业融合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健康有序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将民俗体育的功能和角色作为研究的对象,从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民俗体育的环境为起点,经过分析将民俗体育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为国家政治形象提升的辅助者、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者、乡村环境治理的促进者、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同时,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对其功能进行了调适,路径为:助力改善民生,提升国家政治形象;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均衡城乡经济发展;倡导和谐共生,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2.
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以Y基金乡村体育帮扶项目为例,探析体育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并提出启示。经验:促进体教融合,助力人才振兴;增强软硬实力,提升体教水平;塑造体育文化,实现文化振兴;整合多方力量,提高治理水平;链接城市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启示:推动人才培育,保障高质量发展;激发产业潜能,奠定稳定基础;促进文化提升,丰富灵魂内涵;构建治理新格局,推进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政策演变历程,并提炼经验,旨在为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提供启示。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政策演变历程:维持“原生态”发展格局的萌芽期,政策连续性欠佳的探索期,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的成熟期。经验:强化政策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文化治理;扩大政策普惠,回应弱势群体体育关切;完善政策框架,助推顶层设计顺利实施;强化政策监管,更加彰显政策溢出效应。启示: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提升青少年体育文化服务效能;细化弱势群体政策,实现普惠理念向行动转化;搭建优化政策框架,加强核心与配套政策衔接;完善政策监管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20字总要求为切入点,在解析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内在关联后,提出新时代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基本方向与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加快乡村体育的现代化、生活化与产业化节奏,提升乡村体育参与人口增量式发展步伐,实现城乡体育设施一体化布局;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乡村经济增长,影响居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指数,促进社会群体交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养。建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走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化路径;生态环保方向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乡土民俗方向走文体融合发展路径;社会治理方向走公共服务治理路径;体娱生活方向走健身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全面实施农民健身工程,促进乡村振兴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与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体育文化需求的精准化匹配对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意义重大。采用调查法对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发展特色和路径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专访调查、问卷调查、集体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运用已有文献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精准扶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下硬件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能基本满足农民现阶段公共体育需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环境、体育观念和技术支撑等软件环境发展不足,社会支持和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路径逐渐形成。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运用精准化理念对政策支持、组织管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社会支持、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发展路径,构建农村公共体育特色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乡风建设。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以20字总要求为指导,农村体育应走产业化发展路径、低碳环保发展路径、文体融合发展路径、公共服务治理发展路径、强身健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探讨我国乡村体育赛事的价值,总结其经验,并提出展望。价值: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全民健身发展热潮;激发体育消费潜力,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搭建传统文化传承平台,丰富乡村体育赛事文化;推动办赛模式创新,提升乡村办赛能力。经验:紧密依托地方,推动赛事发展;鼓励全民参与,增强社会认同;创新传播方式,引发社会关注;融合地方特色,丰富赛事内容;多元主体合作,保障赛事开展。展望:推动办赛体制改革,构建协同化赛事保障;坚持村民共商共建,推动赛事生活化发展;加强赛事市场监管,树立规范化赛事形象;凸显地方文化内涵,打造个性化赛事IP;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赛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阐述体育公园建设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并提出推进路径。体育公园具有全民参与性、运动休闲性、绿色生态性的特征。体育公园建设时代价值:通过多样化体育场地设置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生活情景渗透叠加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绿色价值转化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推进路径:推动建设模式创新,增强要素资源配置,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多元融合共生,深化各方普惠共赢。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法与文献法对辽宁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融合的模式和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辽宁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主要有嵌入式融合、互动融合和重组融合等模式,形成康体养生型、乡村民俗体验型、体育观赏型、探险(刺激)型等多种乡村体育旅游业态。但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的有机融合,必须拓展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并在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乡贤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重大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提出并界定体育新乡贤这一新概念,探讨价值、思考队伍发展路径。概念界定:新时代参与乡村体育发展的具有乡土情怀、道德高尚、才能卓越,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体育或非体育人士。时代价值:(1)创新乡村体育人才机制、推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2)丰富乡村体育治理主体、降低国家体育治理成本;(3)发挥提供者、组织者、沟通者作用,服务于提升乡村全民健身质量;(4)参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5)参与乡村体育教育精准扶贫,推动乡村体育教育全面发展;(6)带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满足乡村体育消费需求。发展路径:(1)开辟多方渠道凝聚体育新乡贤回归乡村;(2)制定用贤机制规约体育新乡贤合理使用;(3)提供保障措施优化体育新乡贤参与环境;(4)注重激励措施激发体育新乡贤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