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4,(4):51-5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申奥异域传播中的文化错位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指涉武术与奥运会的文化价值体系、武术申奥传播进程中的自我文化阐释以及在异域传播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与现代奥运会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传统武术在异域传播进程中对内存在"天人合一"的文化阐释焦虑,对外存在文化形象模糊的错位;武术文化自觉失范表征为竞技武术在入奥征途中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暴力切割、大众武术传承过程中危机凸显和武术的工具理性统摄凌驾于价值理性;指出武术传播必须跳出现有的奥运逻辑刚性框架,只有认同和自觉践行传统武术价值系统武术才能得到西方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回顾武术现代化发展变迁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武术现代化与西方体育的关系。研究认为,武术现代化实质上是一种与武术生存相关的文化选择与适应过程;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文化的过度模仿加剧了其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进而导致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相互抵牾,学术资源与民间智慧难以沟通。指出当代武术的发展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意识,通过文化自信、文化整合、文化创造,在传统与未来的结合和拓展之中,增强武术现代转型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回顾武术现代化发展变迁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武术现代化与西方体育的关系.研究认为,武术现代化实质上是一种与武术生存相关的文化选择与适应过程;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文化的过度模仿加剧了其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进而导致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相互抵牾,学术资源与民间智慧难以沟通.指出当代武术的发展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意识,通过文化自信、文化整合、文化创造,在传统与未来的结合和拓展之中,增强武术现代转型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深化开放的背景下,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内容之一也被以各种方式在海外传播开来,与时俱进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文化自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认为:随着中华武术在海外传播的不断拓展,彰显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体育自信与虚怀若谷的学习精神等价值,对中华武术的扬弃、传承与创新等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近三十多年(1979-2012)以来,十一种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刊载的与传统武术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结论等角度对传统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旨在窥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武术学科在传统武术研究领域所呈现出的具体特征。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研究的核心要义无非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其目的在于更加清晰地认知自己。传统武术为当代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载体,通过对传统武术是什么的文化学追问,可以回答"我们是谁?"的民族追问;通过对传统武术如何发展的历史学追问,可以解除"我们来自于那里?"的疑问;通过对传统武术发展问题的时代追问,可以让"我们该如何发展?"的答案更为清晰简洁——自觉、自信、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视阈:从自知自信走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处在文化多元交流、并行发展的交错格局中发展,首当其冲要唤醒失语的传统武术文化,并从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内涵自知入手获得自信,然后才能知己知彼,推陈出新,从而走向和谐发展,完成从传统武术转向现代武术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伪武术大师"现象是在我国武术行业走向市场化与传统武术现代转化交织中出现的一种反科学、反常识的乱象。这种乱象将具有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武术带入谋取名利与网络恶搞的娱乐狂欢之中,不仅未能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播,反而将其污名化,误导了民众的武术认知,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形象。抵制"伪武术大师"现象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武术管理制度,弘扬中国武术精神,推动传统武术实现新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保持审慎严肃的态度,充分发挥中国武术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助推新时代社会事业繁荣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背景下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进行文化解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对其概念的理解,而且更能提高我们对两者的认识,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武术文化,而现代武术则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性体育文化。对两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术,又称搏击、格斗,是指以肢体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竞技的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武术成为我国的文化传承符号。传统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竞技格斗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传统艺术,以传承的方式将武术发扬光大。竞技武术相对传统武术提出概念时间不长,适用于比赛的武术方式。以得分和胜负为其表现形式。虽然学界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相关概念和文化研究还不够充分,本研究将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文化差异和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有利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就要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性",调整其文化心态,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调适、转换,进而推进武术文化的重塑、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高校武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高教版《武术》教材为研究蓝本,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挖掘提炼了其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具体解析。研究结论如下: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规则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以人为本8个方面;在武术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在武术的概念及分类章节解析武术基本理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在学校武术开展方面提供近邻日本、韩国武道的国际视野,在武术的内容及特点章节阐释武术技术所体现的文化自信,在武术与传统文化章节讲解学校武术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对立德树人的实践、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武术的评判与欣赏章节剖析武术比赛对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体育全球化及其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认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应弘扬的要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练神与练形的和谐统一;培养人的和谐意识;抑其太过的心理保健价值。应抛弃的糟粕为:传统武术蕴涵的交感思维方式;具有巫术神秘色彩的武术传说。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天水市是丝绸古道重镇,自古以来便是重文尚武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农村传统武术的发展依赖天水市农村经济、文化、伦理观念和社会整体水平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天水地区农村传统武术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武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进而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奇葩。武术能够历经几千年中国历史车轮的碾压而不被湮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现出它特殊的文化魅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些都在于武术特有的魅力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对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分析,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进而喜爱武术,并且愿意为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扬出去。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传统的视角剖析武术流派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家族本位思想、门派观念、民间宗教与结社等对武术流派形成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对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本文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探究武术流派的形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武术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厘清传统武术流派的脉络、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有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武术发展的整体面貌,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有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武技的影响,使武术面临严峻的危机;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引起的武术文化的争夺、流失、自信和自觉,需要武术界引起注意;武术进入奥运有利亦有弊,利在于文化的融合、对话以及东方文化给奥运会的贡献,弊则在于武术本色的淡化失却;武术教育是当今武术界面临的重点课题,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来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竞技武术是在借用传统武术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体育的游戏规则发展起来的,而传统武术和西方体育的文化内涵是有差异的,如果武术过分的被体育化,那么将会越来越偏离自己的文化内涵。一旦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传统的武术就显示不出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强项、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形象、我们的力量。因此,保持武术的本色才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正途。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梳理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探究了武术教育的定位及价值,研究认为:在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武术教育的定位应为文化教育;武术教育之价值可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方面阐述:在德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在智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潜质,令学生善悟求新;在体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强身健体,塑造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在美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而且,武术作为我们文化传统的绝佳载体,武术教育正确、有力的实施将不仅是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大力补充,亦有助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因为"特色"就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上。  相似文献   

20.
武术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也是被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文体活动,武术本身具有文化和体育的双重属性,有了这样的属性,自然也就有了武术的教育价值,武术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文化定位问题涉及到保证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把握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武术教育按照学科定位来讲,属于人文学科,武术文化的传承的同时也体现一种审美感,这也是武术教育的价值所在,武术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道德范畴的教育可算是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无形之中也是一种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