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实”与“活”,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得到扎实的语文基本训练,形成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在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尊重、充分发展。致力于使二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相济并举,相得益彰,得到统一和完善,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功能。一、“实”是基础,要落实应用性训练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每样都不能马虎,必须严格要求,督促学生下苦功夫,反复地进行训练。正如古人说:“操千曲…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规律?列宁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哲学笔记》第132页)所谓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内在不断重复出现并能影响其发展方向的本质联系。”(《现代课堂教学研究》第1页)语文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完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称之为“知能”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破”字当头还是“立”字当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要“破”什么,“立”什么,或者说,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破”,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立”。这个问题又其实是十分简单的。“破”当然是指改革,“立”当然是指建设。在这里,所谓改革,既包括语文教学的实践方面的改革,也包括语文教学的理论方面的改革;所谓建设,同样也既包括实践方面的建设,也包括理论方面的建设。因此,语文教学是“破”字当头还是“立”字当头,就转化为理论上的“破”与“立”的关系、实践上的“破”与“立”的关系及它们二者相互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家们称,语言如水。它有着兼容并蓄的浩瀚,文史哲在这里积淀、升华,甚至理化生也在这里蜕变、融和,它有着放纵不羁的性灵,飘飘然似无迹可寻,隐隐然却有脉可通。如何使语言之水畅通无碍滋润文明,造福人类呢?语文教学在困惑中徘徊。笔者认为,返璞归真,抓住“四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中特别强调教学回到语文的体验、陶冶感染的本质上,尊重汉语规律,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特征。笔者据此谈谈一些看法:情感。一个情字道尽古今中外文章的主旨。情动于衷,言表于外。因情造文、文以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范畴应该和生活的范畴相等,强调实践正是回归到了从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正道上来。语文学习面广量大,语文实践涉及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在语文学习中,重视实践必须要有一个抓手,才能保证实践落在实处,才能使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介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来,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语…  相似文献   

6.
近读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是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一文,受益匪浅,感触很深。赵老师在文章中结合三则教学案例,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本"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法。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针对这三个方面逐一辨析,以就教于方家。第一,什么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只有运用归纳法教学才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吗?赵老师认为,运用演绎法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并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呢?这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走过“分析——理解——运用”的弯路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本质回归,是为学生寻求的一条语文学习的最佳路径。问题之一:为什么要重视“实践”?由于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所以出生以后,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在环境的作用下,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就能习得母语…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呢?这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走“过分析——理解——运用”的弯路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本质回归,是为学生寻求的一条语文学习的最佳路径。过去,我们也让学生做了许多作业,进行了大量习题的操练。这种所谓的实践与课标所倡导的实践到底有何不同呢?首先,课标倡导的是以提高语文素养为取向的实践。作为一门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可见语文课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说语文教学效率低是实际的话,但治疗语文教学低效的灵丹妙药是训练。因此,我们有必要好好地研究一下“训练”,即:为什么训练?训练什么?怎样训练?(一)为什么训练?语文教学进行语言训练,由以下性质决定着:1.教学的原则——决定了训练的必然性。语文教学强调实践性原则。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必须凭借学生自己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操作实践。因为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没有实践中的反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一道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好题目:请你回忆一下课本中要求开展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回答下列问题。(1)你所在的小组调查的内容是什么?(2)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不超过20个字)细析上述试题,它至少起到了以下三个作用:一、导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目标·总目标》中第5点也明确规定:“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不难看出,上面这道试题就较好地体现了以上要求。新的课标教材都…  相似文献   

12.
“课内课外相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新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完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切身体会。课外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的新路子。语文课外活动同语文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呢?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可低估的。具体地说,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表现在:(一)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罗万玉 《青海教育》2002,(10):27-28
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有“情”  相似文献   

14.
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有了许多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关于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是:“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提出这样明确的“阅读实践量”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去具体落实、完成这个实践量?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阅读实践量”的价值审视 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作用是人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怎样呢?我认为还存在四个问题: 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还未真正领会,或者表面上似乎领会了,而实际上却并不照着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大纲》规定得明明白白:“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在语文课中,教师要讲字词句篇,学生要练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就是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对这“八字宪法”应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16.
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切实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都提“语文素质”、“语文能力”,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则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据统计,在该文件不足5000字的文本中,“语文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理念,反复出现,频率达10次之多。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目前课程与教学严重分离的…  相似文献   

18.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这既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回归和强调,也是我们长期语文教学实践的切身体验和经验概括。这次修改的《标准》,四次集中提到"听说读写",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听几位老师执教苏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二(下),越来越感觉到小学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应当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硬笔字),可遵循“记——摹——默——描(仿)——评(导)——练”的规律进行教学,简称“六字指导法”。记:即自主观察,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观察例字,从两个方面进行识记训练:(1)你想怎样记住这个字?(2)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一方面,渗透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如象形字(“鸟”、“羊”)、会意字(“本”、“从”)、形声字(“傍”、“灿”)等;也可以启…  相似文献   

20.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精髓是“语言思想”的确立与“教学规律”的建构,这也正是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之普适性所在.“语言思想”与“教学规律”又具有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本文既重点分述又综合统之,以揭示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