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简称锡师附小)历史悠久,古朴严谨,以“创造一个优美、和谐、宽敞、舒适的教育环境,追求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让学生在清新的氛围和愉悦的心境中学习和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主题,校园里充满文化的气息和智慧的生长,是儿童的精神家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锡师附小已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建校伊始,顾倬先生就以日本东京高女师范附属小学为蓝本进行建设、管理和教育,并题“诚勇”校训,负“三大使命”。改革开放以后,附小从单科单项改革到学校整体改革,到形成“乐学教育”特色,成果显著,影响深远。新世纪初,学校又…  相似文献   

2.
乐在其中     
"乐学教育"是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的一面文化旗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愉快教育"的成功经验,锡师附小是七所实验学校之一。迈入新世纪以后,他们又在"捍卫童年"的思想指导下,深化乐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在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每次到锡师附小,迎对孩子们的盈盈笑脸,喜闻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就会感到和他们一样乐在其中,甚至还想和他们一起哼唱1915年时光的校歌:  相似文献   

3.
正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梁溪河畔。作为教育园地的一颗明珠,无锡市侨谊小学以"轻负担、高质量"的"乐学教育"享誉锡城内外。学校由原无锡市锡师附小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谷怡女士创办,学校以"儿童学习的乐园,培育优才的摇篮"作为办学发展的核心理念,立足专家治校、文化立校、特色建校的构想,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童年的守望者是无锡师范附小百年教育历程的意象描绘。他们站在教育的悬崖边,深情地守护着自由奔跑的儿童,确保他们快乐成长。学校教育发展表现出足够的文化自信、深入的实践变革与准确的成长服务等鲜明特征,进而支撑起童年守望者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5.
由无锡教育学院主持,锡师附小、连元街小学、扬名中心小学参加的《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课题,于1999年6月10日,在锡师附小通过了鉴定。鉴定会由无锡市教研中心江坤才副主任主持,鉴定组由无锡市教委、无锡市教研中心、无锡市教研室、无锡市电教馆、无锡教育学院、无锡师范的专家和领导组成。该课题是无锡市“九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从1996年开题至今,历时3年。鉴定组听取了课题组长姚鸿演副教授关于研究情况的汇报;审阅了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分别观摩了锡师附小、连元街小学、扬名中心小学的老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6.
张明霞 《人民教育》2023,(Z3):100-102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锡师附小”)以学习环境设计为重要突破口,聚焦学校微观空间,打造普通教室、学科专用教室、主题教室、角落教室等一系列乐学教室,营造了学科实践的过程化场景、工具性场景、创造性场景和文化性场景,提供了学科实践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五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至今,天津二师附小在“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中走过了艰难而又充满教育生机的历程。五年来,天津二师附小师生在学习、探索、思考中改革、开拓、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果。 天津二师附小建校四十余年,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实验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单科改革到局部、整体改革的过程,是天津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实验基地。立足“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反思附小发展历程,我们确认: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从单一的教育结构、模式中,从一纲一本中解放出来;要从呆板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要从单…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说:人生为一件大事来.为儿童教育这件大事,十多年来,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川大附小”或“附小”)从两个维度来拓展学校教育文化的生命张力,实现学校文化个性品质的持续生长,解析儿童教育的奥秘.在微观意义上讲,是求解“儿童、生活、教育”教育本质的个性化溯源之路.在宏观意义上讲,是探寻“捆绑、共同体、集团”教育公平的均衡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家琪 《天津教育》2013,(13):79-80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沿着学校五十余年的发展轨迹探寻,就会发现学校一直在追寻“有灵魂的教育”,慢慢形成了附小独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附小教师团队,形成了附小的教师文化。附小遵循“文化兴校、文化立人、育人育心”的办学思路,依据“和乐盈心、朝气蓬勃的阳光学校”的办学愿景,建立起以“和谐、笃实、创新”为价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巡礼》这个新栏 目里,我们率先推出了济宁师范附属小学。 毋庸讳言,济师附小所具备的办学条 件,目前多数学校尚难达到。但她的办学经 验。则是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学得来。做得到 的。 概括济师附小的办学经验,最主要的有 三条:一是站在跨世纪的高度,立足于为21 世纪做好人才准备;打好人才基础;二是按 照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舰律办事,努力 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地发版;三是具有争 创一流的探索精神和改革意识。这些经验, 都是颇有价值,可资借鉴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愿更多的学校在改革春风的休浴下,走出一 条符合本校实际的“规范加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黛 《湖南教育》2023,(10):11-13
<正>17岁登上讲台,23岁担任副校长,38岁掌舵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长师附小”),46岁成为长师附小总校校长……转眼间,这条教育之路,张华已经走了33年。33年里,她一直以奔跑者的姿态,不断探寻着治校办学的良方——在她的管理之下,地处老城区的长师附小发展成为拥有4所联合学校的优质教育集团。学校还先后获得教育部“中法百校交流计划”项目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学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长沙市首批未来学校创建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08,(2):F0002-F0002
安徽淮南市师范附属小学(简称淮师附小)的荣誉榜上,有一组闪光的称号:省特色示范小学。省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这是1982年复校以来,几代淮师附小人倾心铸就的“金牌”。  相似文献   

13.
沈晨曦 《上海教育》2014,(4):122-123
六师附小创建干1906年,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两个世纪,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在教育走上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重塑课程理念,即“学校计划安排下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全部构成课程”。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学校对德育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以创建“成长体验活动型德育课程”为抓手,精心设计了年级层面的“童年的足迹”主题教育课程、“探索之旅”社会实践课程和学校层面的“七彩世界”校园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14.
以乐学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上海“愉快教育”、北京“快乐教育”、天津“金色童年教育”等实验,在不同层次水平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小学教育改革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本文仅就乐学教育思想的内涵谈点认识。乐学教育思想的内涵,概括地讲是乐学与苦学辩证的统一,即愉快地学习和刻苦地学习互为结合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乐学”即愉快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愉快与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培养完整儿童”是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将培养时代新人的宏伟蓝图转化为课程育人实践的目标指引,“培养完整儿童”的实践研究就是从语文学科教学开始的。本文从完整的儿童观、儿童的教材观、科学的学习观三个维度阐述了锡师附小40年来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内核,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的头号工程。福建教育学院附属翔安第一小学以“追光教育”为学校核心文化,以培养“追光明师”为学校重要使命,构建“光明”教研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即铸造师魂师心,尊重儿童,争做“四有”好老师;明晰成长路径,赏识儿童,力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具有儿童发展眼光,成就儿童,坚持“四个相统一”,提升教师价值观念,夯实教师专业素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7.
“愉快教育”之我见王全纲(萍乡师范附小)编者按本刊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可喜的一步——萍师附小推行“愉快教育”纪实》在本刊1995年七,八期合刊刊发后,在省内外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不少读者来电、来函高度评价萍师附小的这项改革,并提出与“愉快教育”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要想改变目前学校教育削弱儿童童年幸福体验的局面,教育必须回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原点,真正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3,(3):78-79
【案例背景】2012年4月,二师附小接受了筹建“同济大学物理实验室校本博物馆课程”的任务,成为了杨浦区小学开展博物馆课程建设的先行军。任务驱动式的科目设计,是学校校本课程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契机,有利于实现学校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让学生在更广域的学习内容中丰富经历,享受学习的快乐,实现“乐学、好学、学好”的学生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童年是如何被学校制度化的”是一个重大的前提性问题,对于童年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新制度主义整合性分析框架,在童年被学校制度化的变迁中,共同利益以童工法和教育法的强制性力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践规范通过社会期待和学校纪律的规训与内化,约束和形塑家长与儿童的行为;共享观念经由童年与成年二分、“童年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度过”等制度性认知的习惯化与客观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童年被学校制度化也产生了一些后果,包括边际效益递减、童年样态标准化、童年与成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等。对此,需要始终以儿童与童年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发展儿童主体性、重申多样化童年的价值和发掘中国传统童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