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1.教师自主发展的必要性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特别是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培养"整体的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  相似文献   

2.
张卫星 《辽宁教育》2012,(15):74-76
活动单导学的核心是"活动",即学生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及实践活动等;其作用就是"导",即给予学生学习思路或方法的引导;其特点就是"局部",它是为学习重点知识和关键知识服务的,并非面面俱到;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大力推进"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活动单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使用价值。一、内涵解读"活动单导学"以"活动单"为媒介,一堂课由1~3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自学活动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  相似文献   

3.
时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瘦身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时下的校园也不甘落伍,名为"减负"的瘦身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经济负担要"瘦身",原本缴纳的学习费用正在逐年逐项减免;过重的学习负担要"瘦身",书包"体重"、作业的"饭量"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无休止的加课补课活动要"瘦身",在校学习时间、教师家教行为被统一规范……有效的"瘦身"让学生的笑容多了,家长们的双眉也舒展了,可是"校园检查"却反其道而行之,肆意"肥胖",成为瘦身校园里的一道"另类景致".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下很多教学研讨活动中,常常看到"同课异构"的研讨方式。所谓的"同课异构",即由不同的教师就相同的课题,在同一个教学研讨活动中,用课堂表达各自不同的设计与思考。作为"观众",我曾多次参加过"同课异构"活动,观摩了不同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时的精彩纷呈;作为上课教师,我也曾和别老师一同进行过"同课异构"。其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未曾经历过的人是难以体会得到的。不过,作为广大的一线教师,参加这样的"同课异构"活  相似文献   

5.
活力教学植根人的生命的自由规定性,通过优化教学环境与教学行为,唤醒生命潜能,释放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把生命世界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感受活动与理智活动、能动活动与受动活动等结合起来,促进生命人格全面自由、生动多样的发展。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营造一种"人化"的"幸福空间",以激活人的生命的一切积极元素,其中最根本的元素是长期被忽视的"身体"。作为人类学意义上的身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应当在教学中调动身体的本质力量,全面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是"情"."情境",顾名思义,是先有"情"方才有真正的"境".若无情,那也只是无意义的场景罢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领导人都对课堂冷漠,相信被领导的人也难以迸发出激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从而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英语课程标准》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把"以学生为主"作为思想先导,明确"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促发展"的宗旨,提倡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目标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校推行"讲学稿",学习、借鉴、应用南京市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成功经验上,笔者组织编制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讲学稿",并以"讲学稿"为载体,提出了数学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相应策略.一、问题的界定(一)预习学习活动本身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进行提前接触与熟悉.预习作为一种独立学习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活动体验"既古老又年轻,它作为一种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由来已久,但是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却不到10年。当前,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的系统理论研究甚少,活动体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概述和研究。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的内涵(一)"活动体验"的内涵1.活动:内隐活动和外显活动的结合。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它作为人存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个人积极性的源泉,是一个人追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犹如一种"诱发剂",吸引着人,推动人们全身心地投入某一活动或对某事物的追求.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1.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有思维含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实现数学智慧的生长。如何引导学生在"做"中智慧地学?名家课堂启发我们:精设"导趣点",从心而行;找准"对比点",由表及里;立足"生长点",由浅入深;打通"连接点",由异求同;紧扣"突破点",由此及彼。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才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突出的是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及过程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研究性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文章就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对人的语言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深入"课中",探究问题,体味学习的乐趣;作为学生,应把语文课作为"工具性"运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入课本,跳出范本,拓展思维,张扬个性.惟有如此,语文课才能"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中,教师职业有很强的社会性,教师不只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更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社会人""教化者""文化人"等多重角色。每逢突发性公共事件,教师都会以高度的社会担当精神,积极帮助民众共度时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教师作为一支重要的群众力量,在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充分展示出良好的社会担当:作为"职业人",授业解惑,将疫情转化为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作为"社会人",仁民爱物,积极组织和参与全民抗疫活动;作为"教化者",移风易俗,革除生活方式的陈规陋习,培育基层民众的公共意识;作为"专业人",沉稳理智,安抚公众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目中无"人",无视生命的存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作为教育实践形态的教学也应该直面"人",直面生命.为此,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应向"生命化教学"回归,这是人类真正期盼和需要的教学.而影片<死亡诗社>的男主角基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无疑为实现这种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入学前的准备 1.克服两种不良心态.一是骄傲自满.认为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进入了"保险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二是消极自卑.经过数年拼搏,才上一个职业院校,自认为无脸见人,这辈子算是完了.正确的心态是: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到成绩有利于树立信心,看到差距才能更好地发奋努力.一个人,要敢于揭短,敢于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也就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不越位,是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探究性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  相似文献   

20.
朱尚华 《教育与职业》2007,(20):166-167
人文教育以人的人文精神或人文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关注人的个体性、健康情感和终极信仰的培育;大学人文教育既要依靠"显性课程"作用的发挥,更要依赖于校园的文化氛围、组织活动、物质环境等"隐性课程"的开发.作为一种专业化的"人文教育",培养出来的对象应具有更高境界的人文素养、具备人文科学研究和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