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小说中,运用歌后语数量最多、运用艺术较高的要数《金瓶梅》了。笔者对《金瓶梅》所用的歇后语作了统计和摘录。今在此基础上,对《金瓶梅》中的歇后语及其运用艺术作些粗浅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朱星先生在《〈金瓶梅〉考证》中指出“善用方言,成语,谚语,歇后语……这也是其他小说所不及的。”确实,仅就歇后语的运用来看,《金瓶梅》的特色也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袁中郎在《金瓶梅》的早期流传中,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从明代万历二十年到四十五年,是《金瓶梅》抄本的早期流传时间,但流传下来的有关史料并不多。而记载《金瓶梅》与袁中郎的关系的史料却有七、八条。  相似文献   

5.
小说《金瓶梅》心理描写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尤其是运用细节,从细微处来省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将心理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在《金瓶梅》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这一手法采用的并不多见,而《金瓶梅》在这一方面却是做得非常成功。这种表现手法似乎已成为作者自觉的行为,这是古代小说观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问世以来就屡遭禁毁,直到现在依然被限制发行.读《金瓶梅》,我们能看到故事外的世情;看万千世相,我们又会找见《金瓶梅》中各种人物的影子;观《金瓶梅》一书的坎坷遭遇,我们可以窥见自己内心的阴暗.从《金瓶梅》说起,从社会的种种怪现状谈起,反思人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金瓶梅》社会价值初探王基《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是涉及到这部有争议的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评断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列。一、《金瓶梅》与东京相关的人物《金瓶梅》中与东京相关的人物数量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心态描写与讽刺手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金瓶梅》在艺术上的创造及其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人物塑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前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创造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使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金瓶梅》不仅描绘出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还揭示出人物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反映,如嫉妒、迁怒、焦虑等,进而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史。出于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不满,《金瓶梅》形成自己特有的讽刺风格。讽刺手法的多样与讽刺内容的广泛,使《金瓶梅》成为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嚆矢,给后来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两座高峰,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诸多联系,拿潘金莲与赵姨娘这两个人物来说,尽管一个是《金瓶梅》中主要人物,一个是《红楼梦》中次要角色,但是无论从品貌、性格、地位,还是人物命运发展来看,都有着共同之处,在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方面,可以说潘金莲就是西门大宅的赵姨娘,赵姨娘就是贾府的潘金莲。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依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解》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问世之后 ,以《金瓶梅》人物为骨架的续书也开始登上古代小说舞台 ,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三续金瓶梅》等。对《金瓶梅》续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 ,将有利于人们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根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角》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13.
《废都》在思想内容的深度、艺术形式等方面都不能与《金瓶梅》等量齐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潘金莲和吴月娘等人物具有典型意义,而《废都》中的庄之蝶、唐宛儿、牛月清等人物缺乏典型意义.《金瓶梅》反映的是社会上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心态面貌,而《废都》反映的是社会一隅中某些人的心态面貌.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就连民间流传的歇后语,有很多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人物和故事,现加以整理,以飨读者。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瓶梅》创作中所表现的宗教意识入手,着重分析了宗教意识对《金瓶梅》的主题、人物及叙事结构的影响制约,认为:第一,《金瓶梅》惩人心、戒人欲的创作主旨主要源自佛、道两教的宗教伦理。第二,《金瓶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受着因果报应思想的制约与因果律的支配。第三,宗教的因果报应,轮回循环的思维形式造成了《金瓶梅》开放与封闭交织的叙事模式,对《金瓶梅》的整体结构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宗教意识给《金瓶梅》的创作带来了新变,也带来了局限,丰富了《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五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6日至1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大会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百余名专家学者(包括港台和日本的部分学者)聚首吉林大学,对《金瓶梅这部古典名著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讨。此次会议显示了金学研究的实绩,为明年在枣庄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作了思想上和学术上的准备。一、《金瓶梅》的成书与版本众所周知,《金瓶梅》脱胎于《水浒传》,即用《水浒传》的部分情节和人物来构筑全书的骨架。往往被人忽视的是,《金瓶梅》还从宋元话本小说中汲取了丰厚的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批王晓昊的作业的时候,发现他又给我留作业了,他这是第四次给我留作业了。记得他上次留的作业中有一条歇后语“是赶车不用鞭子”,我一直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当他告诉我谜底“是拍马屁”时,我笑弯了腰。我问他在哪儿弄了这么一条歇后语,他说在书上看的。是的,从他给我留的有关诗的作业中,就足以发现他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他读了《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三字经》他已经能从头背到尾,到10月20日,他已积累了231条名言,28条歇后语。我真的很佩服这个小家伙。今天,他在作业本上这样写到“:漂亮的老师,让我们走出诗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中的点作,因其反封建名教的描写而被视为淫书,屡遭查禁。历代有识之士却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自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开始,对《金瓶梅》中人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中国传统思维倾向的新角度研究“淫妇”恶说的原因,有助于支深入地理解有关人物。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的作者非王世贞莫属。根据有四:①“兰陵笑笑生”中的“兰陵”并非地名,而是运用藏词艺术手法隐含作者姓王,是一个孝子;②弄珠客《序》采用析字格手法,表明《金瓶梅》的创作主旨是嘲弄姓朱的皇帝;③王世贞的父亲王Yu被杀与嘉帝有直接关系,替父报仇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主要动机和根本目的;④作品中的明代三个真实人物是王世贞的暗示性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