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江苏省扬州中学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区西侧,校园美丽,环境清静。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仪董是扬州的第一所官立中学,不久改称两淮中学堂。辛亥革命后,与扬州府中学堂合并为两淮合一中学,翌年改称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27年又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合并,定名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解放后的1953年,名为江苏省扬州中学。  相似文献   

2.
今昔情况已不同,正须师友满堂红;干劲鼓足勤学习,滚滚桃源始润东。一九六二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题写了这首诗,祝贺母校六十周年校庆。他的母校,便是闻名遐迩的常德市第一中学。这所学校已有七十九年历史。最初为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后  相似文献   

3.
李雪婷  代钦 《中国教师》2014,(23):63-67
<正>一、生平简介——学贯中西,文理兼通金国宝(1894—1963),字侣琴,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人。早年跟随其堂兄金松岑1学习古诗文,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之后在同里中学读书。1910年在江苏两级师范学堂(江苏苏州)学习。1911年,两级师范学堂改名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江苏中学),金国宝继续在这里学习,并且担任校内学生组织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苏州中学地处苏州市人民路三元坊。远在公无1035年,北宋名臣范仲淹就在此创办“府学”。1714年,清王朝又在“府学”增建“紫阳书院”。1904年,废科举,办新学,“江苏师范学堂”在“紫阳书院”原址正式成立,以后逐步扩大,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1912年1月,“江苏师范学堂”被改称为“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至1927年改为“江苏省苏州中学”。抗日战争中,学校分别迁至上海福州路、宜兴毫阳、武进湖塘桥等地复课。1945年又迁回苏  相似文献   

5.
<正>朱自清从6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从远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级任老师李方漠先生回忆,朱自清“在那时喜看说部书,便自命为文学家”,因学习刻苦勤奋,所以校方将品学兼优奖状颁给了朱自清,这是对他学业、品格的褒扬。在扬州的十几年小学与中学生活,对朱自清的影响是直接而持久的,这使得朱自清对扬州有一种纯朴、真挚得近乎如痴如梦的亲切感,这种感情到晚年愈发强烈。扬州对于朱自清而言,不仅有着儿时生活经历的亲切关系,而且更有着对性格人品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字佩弦,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生于江苏东海,祖籍浙江绍兴,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自称“我是扬nn人”。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扬州中学),一九二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相似文献   

8.
我是建国初期的第一批少先队员,在江泽民同志的母校扬州中学干了38年少先队辅导员,退休后担任扬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名誉总辅导员15年。如今,我做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已有53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6):F0004-F0004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前身为1906年创办的安徽师范学堂。后经分合变迁,先后易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安徽省立第一中学等,1956年定为今名。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现为省示范高中。同时,学校是省高中理科实验班、国际班、国家高中宏志班承办学校。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安庆一中是毛主席视察的唯一一所中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2009,(17)
海南省嘉积中学创办于1917年,原名"崇实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3年改称"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是当时海南岛唯一的省立中学,也是当时海南最高学府.1933年,"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易名为"广东省立琼崖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嘉积中学".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7日,是我省近代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李更生(1883——1927)出生在古城淮安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1902年,他来到清江浦,进入了新办的江北高等学堂学习。在这里,他懂得了“兴邦必先兴教育”的道理,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力图教育救国的大志。1906年,李更生应聘来皖中,先后任过繁昌、宣城、太和等县高等小学的主事(校长)。1909年冬,他谢绝“佐治毫州”之请,回到了淮阴。回来后,立即任江北师范附小主事。辛亥革命后,他出任淮阴县教育科长。1912年秋,他担任了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监。1917年秋天,李更生到扬州担任省立第八中学校长。在八中,李更生革新教育,民主治校,广罗  相似文献   

12.
【名家档案】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华考入了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他个子不高,坐在第一排第一座。在教师们的眼中,这个脸儿圆圆、身子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苏州中学以历史悠久、名师众多、人才辈出而著称。它的前身可追溯至北宋景祜二年 (公元 10 3 5年 )范仲淹创建的“府学”。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增设“紫阳书院” ,择府学“高才诸生肄业其中”。 190 4年扩建为江苏师范学堂 ,又名江苏两级师范学堂。 192 8年名江苏省立苏州中学。 195 2年始称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学校现占地 13 8余亩 ,校园内有山有水 ,景色幽雅 ,并有多处人文景观和古树名木 ,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拥有特级教师 2 1名 ,中高级教师占 80 %以上。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 ,苏州中学培养了 3 0多位中国科学院或中…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07,(12)
杨国斌1963年1月出生,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1985年扬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2007年6月加拿大皇家大学MBA硕士研究生毕业。他是教育部审定的中学化学教材编写组成员、全国民办教育杰出人物理事会理事;首批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学会扬州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  相似文献   

15.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始创于1904年,在当时为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1909年学校改名为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6.
1902年由漕运总督陈夔龙创办于清江浦的江北大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江苏官方最早创立的四所高等学堂之一,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为数不多的官办高等学堂之一,1903年江北大学堂更名为江北高等学堂。之后,因漕运总督撤消,津浦铁路的通行,以及学堂内部管理不善等因素,一变而江北初级师范学堂,至民初,则演变为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7.
教海掬英     
刘晓红 1972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市,美丽的扬子江畔。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母校靖江季市中学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8.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创建于1904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学校,1928年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  相似文献   

19.
在风景秀丽的汾河之滨,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新型风貌的中等师范学校,这就是太原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占地近六十亩,建筑面积两万余平方米,拥有合格的各科师资和较为先进的专业教学设备,现有教职工230余人,在校生人数达1200余人,每年向太原市输送400余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是太原市小学教师的培养基地。太原师范始建于1905年,几经分合迁徙,由山西省立师范学堂、省立国民师范、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发展演变合并而成。战争年代,这里不仅是教育中心,也是革  相似文献   

20.
1931年秋,我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师范科二年级学习.刘百川先生是担任我们班小学行政这门课的教师.他当时任扬州中学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他讲的课吸引了我们,巩固了我们的专业思想.当时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练钢琴上;听了他的课,开始阅读教育书刊,兴趣转移到教育专业方面来.1933年夏,我根据毕业实习的经验,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