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直两周720°旋下(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难度E组动作,是邹凯使用频率最高的制胜绝招.通过运动学研究方法,对世界冠军邹凯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单杠决赛的后直两周720°旋下动作进行研究,得出该下法动作的运动学数据,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动作特点,为教练员及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邹凯很好的完成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  相似文献   

2.
单杠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体操技术水平飞快发展,单杠项目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惊险的难新动作。特别是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和越杠再握动作越来越复杂、惊险,使单杠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后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作为这类动作技术的基础的振浪技术也随之发展和变化。这反过来又推动了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所以,总结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研究其合理的技术要领,对进一步提高这类动作技术质量和创造更多的新动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体操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智慧、有运动能力的人创造的,从前滚翻、后滚翻直至单杠上后空翻三周下,都是如此。如果有一本体操动作发展史作过详细记载的话,每一个动作在它刚刚问世的时候,都可称为创新动作,只不过有些动作生命力很强,至今沿用,成为基本动作、基本难度动作或高级难度动作,而有些动作却在体操运动发展的潮流中逐步淘汰了。七十年代体操技术有了飞速地发展,这种发展以创新动作为主要标志。以单杠  相似文献   

4.
单杠“旋”     
团身后空翻两周是围绕身体横轴在空中翻了两个觔斗的一个高难度动作,过去只有个別人会做。六十年代以后做的人就多了,不但单杠上有,就是自由体操、吊环、双杠等项目也出现了。它几乎成了体操技术高超的一个典型代表动作。进入七十年代后,它又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步,即在围绕身体横轴翻两个觔斗的同时,再围绕身体纵轴转体360°,我们就叫它为“旋”。又由于它是从单杠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随着竞技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单杠技术动作的创新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飞行”动作中空翻多度数转体抓杠或“飞行“接”飞“行”的难度空翻动作已成为专家们评估运动员单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动作自82年出现后,一直受到体操行家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体操比赛中仍难见到。本文在“京格尔”空翻力学诊断的基础上,对如何完成后空翻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影片解析方法对江苏体操队田家勤在198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预、决赛中成功和失败的“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进行了技术诊断,探讨了该动作的一般规律,并根据有关单杠“飞行”动作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计算机模拟,探索了他完成该动作的最佳化问题,最后对把该动作发展成为连接性动作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第42届世锦赛男子单杠决赛的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D"分及构成情况、动作的编排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周期男子单杠的"D"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本周期内的余下体操大赛中,单杠决赛的"D"分均值将保持在7分以上;成套难度动作价值对单杠"D"分的增长贡献较小,而成套连接价值的增加对其贡献最大。新周期单杠项目的编排亦具有如下特征:1)单杠项目的杠上动作难度保持在D组水平,不断发展杠上动作与飞行动作间的连接成为趋势;2)单杠项目的飞行动作中,D、E组难度价值的动作将迅速发展,而且在成套单杠动作编排中,飞行动作的出现将伴随连接价值的产生,其数量也将向4个发展;3)单杠项目进入了高难连接的发展阶段,并在连接类型及动作上呈多样化发展趋势;4)单杠下法动作依旧以直体后空翻2周720°旋下为主流,对下法动作的编排将以稳定性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单杠直体后空翻二周越杠再握动作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超E组高难度动作,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江苏体操队队员王哲攻克这一动作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在他掌握该动作的基础上,又根据有关单杠“飞行”动作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计算机模拟,探索了完成该动作的最佳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晓明技术全面,动作规格、稳健,以自由体操、单杠动作优美、技巧水平高著称体坛。十一岁时,他就能完成后空翻两周、直体后空翻720°等难度较大的动作。十六岁时,他参加全国成年比赛,自由体操以折体旋开始,中间串前空翻接后空翻转体  相似文献   

10.
整个七十年代,男子体操各项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使体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自由体操的“旋”,鞍马的“托马斯全旋”,吊环的直臂大回环,跳马的“塚原跳”,双杠的大回环,单杠的空翻再抓杠的“飞行动作”等等。这些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新技术、新动作,如今都已经实现了,并且又派生出大量的新连接、新编排,把体操技术推向奇妙的境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既难又新。在体操技术整个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难和新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进入八十年代,教练员的训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体操运动迅速发展,新动作新技术不断出现,沿身体纵、横等轴混合旋转的“旋”空翻等难度大,质量高的动作技术日新月异。如何使我国的体操运动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近几年自我训练和对青少年进行体操训练中的点滴体会,我感到不论做简单的滚翻、手翻、较难的后手翻、后空翻和高难的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旋空翻等动作,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惊险高飘的“飞行”动作是世界大赛中体操单杠项目夺魁的法宝。目前在一些世界体操强国中一流水平运动员一套单杠动作都有三个“飞行”动作,而且,其中有两个是连起来的“飞行”接“飞行”的动作,甚至还有“三连飞”的动作。而在我国特别在我省,单杠项目在“飞行”技术方面是不占优势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却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对“飞行”动作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体操的生命。我国的竞技体操运动素有创新的传统,但是,信息交流较慢,影响了“创新”的发展。这里介绍六篇“创新”动作的文章。其中,单杠单臂后翻空转体540°成悬垂、双杠横杠后空翻两周下已用于比赛,单杠后空翻转体900°抓杠经过试验,鞍马立式回环、单杠前空翻成倒立和双杠正吊前摆上等动作正在试做。希望我国体操动作在“创新”上有更大的发展,并应用到大型国际比赛中去。  相似文献   

14.
技巧单人项目的动作繁多,根据难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笔者选择了“后空翻三周”和;直体旋”作为典型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一、"后空翻"和"直体旋"的技术分析空翻动作过程可分成起跳、腾空、落地三个阶段. (一)腾空阶段腾空是空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法,设计了单杠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并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撩腿上摆与撒手、腾空翻转与再握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研讨。指出了后摆振浪团身后空翻再握动作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及其教学训练要点。意为我国九十年代体操难新动作攻关提供效益。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竞技体操已经进入了“旋”的时代。所谓“旋”,即身体绕横轴空翻两周以上的同时,绕纵轴转体360°以上的动作的总称。在体操比赛中,男子的自由体操、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和女子的自由体操、跳马、平衡木、高低杠均有“旋”类动作,而且这类动作大多属於高难动作,是体操动作的精华。因此,从小训练好空翻加转体的技术,乃是培养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关键所在。我在多  相似文献   

17.
男子技巧团身两周空翻加转体360°动作(我国简称“旋”)最早由苏联技巧运动员洛特兹亚库于1966年首次完成,直到七十年代才运用到男子自由体操中来。现在技巧运动员已经能完成团身两周加转体720°、直体两周、团身后(前)空翻三周、直体转体720°后团等更难的空翻转体动作了,而体操运动员目前还处在普及团身两周加转体360°的动作,只有个别运动员能完成直体后空翻两周(如李月久)。可见,随着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操运动员在自由体操中的高难空翻动作必将沿着技巧运动员开辟的道路前进。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自1978年冬训开始,进入了普及团身二周空翻加转体360°的训练。经过一个冬训,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不少运动员掌握了该动作,但就目前完成的技术情况来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随竞技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单杠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飞行”动作中空翻多度数转体抓杠类难新动作已成为专家们评估运动员单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动作自82年出现后,一直受到体操行家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体操比赛中仍难见到,本文就这一动作的基础“京格尔”空翻(后空翻转体180°抓杠)实施定量的影片分析,旨为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并为  相似文献   

19.
单杠720°旋下(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720°下)是当前世界体操坛上少见的高难度下法。在1978年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只有日本运动员尾山采用这个下法,在1979年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前五名的强队中只有我国运动员童非一人采用这个下法,1980年奥运会单杠决赛中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继苏联技巧运动员本德列尔于1974年最早完成高难翻腾动作——“团身后空翻三周”(“团三周”)以后,苏联体操运动员特卡切夫1980年奥运会上首次在自由体操中完成“团三周”,从而使自由体操向更高的难度动作发展。我国技巧运动员1981年攻克“团三周”,这以后这一高难动作在技巧运动中普及。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中至今尚未有人完成这一高难动作。为了能使“团三周”早日出现在自由体操中,本文从有关资料的分析和技巧运动员“团三周”教学训练的经验总结中,对自由体操“团三周”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