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桂祥 《体育科技》2014,(2):106-10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并探讨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出申请体育经费,合理利用现有体育器材;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课程资源;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学生资源;建立合作的学校文化;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相应的建议和举措,以推动我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艳 《体育世界》2007,(10):23-24
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的缺失;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所赋予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资源,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又将对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锅庄舞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其引入学校体育课程进行开发,相比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课程有较为明显的优势:(1)锅庄舞的动作特点和形成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和愉悦身心的优势;(2)从她的传统社会功能分析可作为民间知识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锅庄舞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分析其优势的存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熟悉锅庄舞,为其在学校体育中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校体育中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普遍较低,难以践行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如“身体锻炼与思政教育脱节”以及“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统筹联动错率低”等问题,且日趋白热化。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如何与体育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如何与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形成联系,如何与体育思政课程方骖并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体育知识功能间进行多维转化,彰显出体育思政育人的民族精神;从体育育人主体间加强协作创新,凸显体育思政育人的竞争意识;从体育教育风向标引领开展强国思想,体现体育思政育人的爱国主义。分层有序的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张开臂膀”且“脚踏实地”向社会主义建设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5.
穆云凤 《体育教学》2011,31(4):78-78
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大事,而体育工作的开展则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石。晨光小学就是本着这~理念切实加强了体育工作,以“阳光体育”为办学特色,其中中华武术就是最亮的品牌。在发展武术特色进程中,学校充分开发与整合体育课程资源,根据小学生体质特点创编了三套“晨光小学武术操”,并在全体师生中普及。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发展”为体育教学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进步,世界许多国家均主张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适应学生,以“学生发展”为动机,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国体育课程应吸收先进经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课程,开发课程种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体系,从实践课教学、理论课教学、课外活动的参与来论述体系的组成,最后通过建立多无化综合评价体系来给予体育课程考核.  相似文献   

7.
对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阐明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保障,为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奠定了基础,并对现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重建和创新。选择跨栏跑作为开发内容,其具有多功能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升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推动了体育教育的发展.空竹运动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因具有健身、娱乐、教育、表演等多重价值,而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为此,高校可以将空竹运动设置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通过练习空竹,强健体魄、愉悦身心.开展空竹运动,可以促进传统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体育教育改革.本...  相似文献   

9.
<正>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去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主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我们双羊镇的学校在参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组织的“全国中小学报纸系列游戏通讯赛”中,为使纸类资源得以开发与利用,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组织了纸  相似文献   

10.
围绕着“二期课改”,上海中小学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工作及其课题研究,都在新基点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操场上到处闪现着学生锻炼的身影;水池里涌动着“蛟龙”;校园里滚起了铁环……这里,记录着探索的轨迹。“快乐晨练”创多赢在上海一师附小举行的上海小学课间体育大活动及教学交流活动引人注目:该校每天进行的20分钟“快乐展练”,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早晨参加锻炼的一二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释放了“剩余精力”后,他们上课坐得住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明显提高,同时发生在家庭和校园的一些伤害情况平均下降了3个百分点。“快乐晨练”的项目在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征集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27个项目,分为“快乐健身类”、“民族情结类“和“团结协作类”,如“跳跳球”、“双人高跷车”等。在金山区枫泾小学操场上,6个方队的学生分别跳着绳操,滚着铁环,举着木砖,打着莲湘,抽着陀螺,抖着空竹。这是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研讨活动枫泾专场上进行的生动展示。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学校在一、二、三、五年级开设“民间体育课”,每周一节,激起了学生浓厚兴趣。该校从2003年起,发动师生和家长广泛征集,共搜集到160多种民间体育特色项目。最后按照有趣、轻松、自由、安全等标准,确定了36个民间体育项目,包括滚铁环、打莲湘、丢木砖、花色跳绳、空竹、陀螺等。  相似文献   

11.
在学生体质下降的时代背景下,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学校的体育“一校一品”创新探索,研究认为,体育“一校一品”建设通过传统特色体育项目教育教学开放创新、现代体育项目融合创新与校本体育项目的创新.在学校刚性机制保障与规范下,在柔性机制的激励与引导下,推动了苏州特色体育学校建设与激活了教师体育活动的创造性,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体育教育课程主要依据国家制定的大纲进行授课,这种集权机制的单一模式,很难照顾到所有学校的具体特点。我国各地民间有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应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本地区、本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在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出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发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无法取得应有的地位。"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得到了开发,在推动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同时,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从"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出发,以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中学为例,对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与各个学校多样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阐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实践模式”、“过程模式”与“环境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主体思想及其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借鉴意义。认为:应根据文化背景,合理借鉴此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积极思想,开发各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体育发展,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有68%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解,92%的体育教师认同"体育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和建设者";仅有32%的学校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明显低于其他学科开发率;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校领导和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空竹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进入体育课堂,既有利于学生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又可以让传统项目得以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发展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的好题材。以下,笔者将几年来在推广和实施空竹教学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文化强国”战略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理应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巴山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已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群众体育健身和比赛项目,并逐渐推向全国,其成功的传承经验值得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借鉴.文章阐述了巴山舞的演化与发展,并从“巴山舞”的成功推广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措施包括尊重传统,大胆创新,与时代契合;与旅游联袂;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简单易推广性与比赛宽松性结合;重视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中的作用;搭建平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交流等.本文试图从长阳“巴山舞”的成功演变与推广找出一些值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丁勇  颜庆  郑俊梅 《体育世界》2009,(11):110-111
贵州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滞后,"篾鸡蛋"是仡佬族人独有的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族文体活动,将"蔑鸡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可以使学校体育多样化,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特色,而且对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整合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朱继华 《体育学刊》2004,11(6):85-87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现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与整合,设计了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选项课 教学俱乐部 选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