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涉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特性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在各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应有所不同。结合技术创新链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利益相关者的构成、角色及其作用的动态演化,为有针对性地最大化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实现医药联盟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涉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特性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在各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应有所不同.结合技术创新链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利益相关者的构成、角色及其作用的动态演化,为有针对性地最大化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实现医药联盟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软件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基本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平  曾德明  彭盾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7):118-119,102
软件业技术标准联盟的专利产权契约关系是分析软件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起点,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实质在于专利权人等治理主体对技术标准联盟管理者的监督制衡。通过架构由技术标准联盟大会与董事会组成的联盟治理结构,以及完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与决策机制等联盟治理机制,协调技术标准联盟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可实现联盟组织租金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对雷士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在既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关系治理可以成为现阶段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一种需要“集体行动”方能发挥最大效用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发生了侵害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并且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协调起来形成联盟。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是与企业具有正式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为此,在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纳入到正式制度安排时,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可能参与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一个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工业共生网络(EISN)运作机理和主体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EISN的网络结构;并以卡伦堡和北九州两个典型生态工业园为例,具体分析了EISN中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及各利益相关者在EISN中所起的作用;综上分析,明确我国EISN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并提出了协调EISN中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基本策略,实现EISN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标准联盟成员的谈判与联盟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标准联盟的契约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一致性,他们都隐含了技术标准联盟是一种再谈判机制。联盟成员对技术标准的所有权分配进行谈判,谈判结果外化为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在这个谈判过程中,各方的威胁点、谈判力和对谈判破裂的担心程度是关键变量,首先从契约理论出发,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更为真实地揭示出技术标准联盟的利益格局,然后利用Nash谈判模型及其推广模型来研究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国外成功的技术标准联盟的治理结构,发现这些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联盟成员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标准联盟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联盟的企业绿色战略导向与绿色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色环境战略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将环境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整合,通过绿色创新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家和战略管理学者们未来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资源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构成的绿色价值网络;提出了绿色战略联盟与绿色创新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阐述了绿色创新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品牌价值的内部和外部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识别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各种关系优先次序以及对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影响因素的衡量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盛亚  单航英 《科研管理》2008,29(6):30-35
摘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如何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学界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在技术创新中权力和利益的得分,将其分为高度平衡型利益相关者、中间型利益相关者和低度平衡型利益相关者,并用高度平衡型利益相关者进行实证分析,全面剖析了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大小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的利益关系入手,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成本和收益,提出内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链联盟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筱纹  里昕 《软科学》2007,21(1):55-58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基础上的组织和经营模式创新。从产业链战略联盟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各环节进行整合的多种模式,探讨了各种模式中联盟各方联结机制和联盟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温修春  何芳 《软科学》2012,26(9):69-74
借鉴供应链集成思想,运用经济博弈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土地间接流转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分配问题。研究表明:土地流转链的整体收益与节点成员的参与合作程度成正相关,即不结盟时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小,全部参与人结盟时最大;在土地流转链达到最优状态下,农户、中介组织和种植企业的均衡利益分配依次递减;同时,在合作联盟中,各成员按股权"比例分成"更能体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平合理性,但这也可能会带来比"固定租金"分配方式更高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3.
效率视角的企业战略联盟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顺  罗逊维 《软科学》2006,20(1):113-116
运用修正后的威廉姆森启发式模型,从效率改进角度解释了战略联盟的中间组织特性及其形成机理,并以一汽大众合资战略联盟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知识联盟与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良  杨乃定  姜继娇 《软科学》2005,19(3):79-81
首先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战略定位的三个维度,指出了知识联盟四种作用及其结构,并提出了在知识联盟作用导引下的三种知识创新促进机制,最后分别研究了三种促进机制对应于知识创新战略三个维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联盟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祖军  武振业 《软科学》2002,16(4):17-21
供应链联盟是一种新的企业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正成为许多企业的现实选择。本文在论述供应链联盟的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联盟是提升一个区域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的耦合基础与目标,深入探讨了两者具体的耦合内容。研究表明:产业集群能为供应链联盟形成发展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供应链关系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经济关系,供应链联盟是其运行机制的发展方向。因此,产业集群可通过供应链联盟理念来组织集群中的企业,以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知识资本竞争优势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俊华 《软科学》2004,18(1):78-80,93
知识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本文剖析了知识资本带来的竞争优势的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持续性,知识资本对企业竞争者构筑的模仿壁垒和移动壁垒使竞争得以持续。二是竞争优势的替代性,知识资本竞争优势是有限的,它同样会受到替代的威胁。一方面,知识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无形磨损和贬值,另一方面,竞争者可以通过加速创新赶超目前的优势企业。此外,合资经营、技术联盟、兼并收购等外部成长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加速知识资本积累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志端 《科研管理》2003,24(4):127-132
本文提出一种系统的战略规划框架,调查和评价供应链的战略联盟中存在的七种风险因素,并统计分析一些公开披露的案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more violations of sustainability principles in supply ch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cent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blockchai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blockchain’s characteristic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enforcing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analyze multiple case studies of blockchain projects implemented in supply ch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ssess product quality,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social impact measurement. We have developed seven propositions, which describe how blockchain can help address a number of challenges various stakeholders fac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propositions deal with include those associated with an unfavorabl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high costs,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s, unequal power distribution among supply chain partners and porosity and opacity of value delivery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