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45年,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采取了国有化和福利国家等重大决策,大力推行其“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工党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思想来源有两个方面: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社会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工党确立起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同时,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出现了。英国社会主义主张国有化和公平分配,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增加投资。一种是要求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的产物,一种是资本主义要求自我调整的产物,这两种理论惊人地相通。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社会主义的结合,便成为战后艾德礼政府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英国工党诞生后镜意向政坛进军,取代自由党进入英国两党制轨道。二战后工党上台执政推行国有化和福利政策,取得很大成就,迫使保守党向工党政策趋同。70年代末,英国爆发经济危机,保守党经先改革,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激活了经济。为摆脱18年在野的困境,工党进行政策革新,从而赢得1997年大选的胜利,重新上台执政,现在是工党向保守党政策趋同。  相似文献   

3.
战后英国国有化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格拉斯·诺思教授曾经指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1)这一悖论使得政府成为经济史研究的核心。二战以后,政府日益成为指导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支决定性力量。战后英国的国有化政策是英国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有化运动中的政府行为来探讨政府干预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一)国有化(Nationalization)就是指国家将财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从私人或公司手中转归国家本身,或转归国家成立的掌握或管理这些财产的机构。英国国有化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1945年的大选失败后,英国保守党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政党政策,向工党靠拢,接受其福利国家和国有化政策,从而形成了战后英国长达30年的共识政治。70年代,英国经济陷入困境,保守党又打破共识政治,抛弃凯恩斯理论,接受货币供应学派理论。保守党勇于革新的精神使其再次赢得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倪学德 《历史教学》2003,(10):36-39
艾德礼是现代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英国中下层民众当中拥有相当威望的工党领袖.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战后英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过,艾德礼的社会主义基本上就是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这说明在基本价值观方面,新工党并没有完全割断同旧工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艾德礼是现代英国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英国中下层民众当中拥有相当威望的工党领袖。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战后英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过,艾德礼的社会主义基本上就是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这说明在基本价值观方面,新工党并没有完全割断同旧工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工党是20世纪诞生的英国政治舞台的后起之秀,很快替代老牌的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党之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党内部凝聚了一批杰出的领袖。因为这些核心领袖人物的政治智慧和品质,保证了工党在英国政治上的成功,也促进了英国国家的成长。本论坛的四篇论文分别阐述的四位工党领袖是英国工党领导层的一种缩影。刘成、白爽指出,由比万主导的工党的医院国有化改革,是英国现代医院体系的真正开端,也是工党政府以国家干预方式发展医院的一次积极探索,比万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张晓萌、于明波的文章认为,正是在比万的启发下,卡斯尔起草了《代替冲突》。然而,《代替冲突》也成为这位女性政治家政治生涯的滑铁卢,摧毁了她担任工党领袖的一切可能性。叶俊峰、孙朝靖认为,卡拉汉在50年代坚定地反对中非联邦,即使错失枢密院委员的职位也在所不惜。60年代在英镑贬值问题上,卡拉汉也不顾内阁的集体反对而坚守自己的观点。张春梅的文章分析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英国医院私有化改革的关系。在医院改革问题上,布莱尔汲取了比万改革以及保守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围绕患者的需要,以合作为基础,对NHS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工党是20世纪诞生的英国政治舞台的后起之秀,很快替代老牌的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党之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党内部凝聚了一批杰出的领袖。因为这些核心领袖人物的政治智慧和品质,保证了工党在英国政治上的成功,也促进了英国国家的成长。本论坛的四篇论文分别阐述的四位工党领袖是英国工党领导层的一种缩影。刘成、白爽指出,由比万主导的工党的医院国有化改革,是英国现代医院体系的真正开端,也是工党政府以国家干预方式发展医院的一次积极探索,比万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张晓萌、于明波的文章认为,正是在比万的启发下,卡斯尔起草了《代替冲突》。然而,《代替冲突》也成为这位女性政治家政治生涯的滑铁卢,摧毁了她担任工党领袖的一切可能性。叶俊峰、孙朝靖认为,卡拉汉在50年代坚定地反对中非联邦,即使错失枢密院委员的职位也在所不惜。60年代在英镑贬值问题上,卡拉汉也不顾内阁的集体反对而坚守自己的观点。张春梅的文章分析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英国医院私有化改革的关系。在医院改革问题上,布莱尔汲取了比万改革以及保守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围绕患者的需要,以合作为基础,对NHS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工党是20世纪诞生的英国政治舞台的后起之秀,很快替代老牌的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党之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党内部凝聚了一批杰出的领袖。因为这些核心领袖人物的政治智慧和品质,保证了工党在英国政治上的成功,也促进了英国国家的成长。本论坛的四篇论文分别阐述的四位工党领袖是英国工党领导层的一种缩影。刘成、白爽指出,由比万主导的工党的医院国有化改革,是英国现代医院体系的真正开端,也是工党政府以国家干预方式发展医院的一次积极探索,比万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张晓萌、于明波的文章认为,正是在比万的启发下,卡斯尔起草了《代替冲突》。然而,《代替冲突》也成为这位女性政治家政治生涯的滑铁卢,摧毁了她担任工党领袖的一切可能性。叶俊峰、孙朝靖认为,卡拉汉在50年代坚定地反对中非联邦,即使错失枢密院委员的职位也在所不惜。60年代在英镑贬值问题上,卡拉汉也不顾内阁的集体反对而坚守自己的观点。张春梅的文章分析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英国医院私有化改革的关系。在医院改革问题上,布莱尔汲取了比万改革以及保守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围绕患者的需要,以合作为基础,对NHS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工党是20世纪诞生的英国政治舞台的后起之秀,很快替代老牌的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党之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党内部凝聚了一批杰出的领袖。因为这些核心领袖人物的政治智慧和品质,保证了工党在英国政治上的成功,也促进了英国国家的成长。本论坛的四篇论文分别阐述的四位工党领袖是英国工党领导层的一种缩影。刘成、白爽指出,由比万主导的工党的医院国有化改革,是英国现代医院体系的真正开端,也是工党政府以国家干预方式发展医院的一次积极探索,比万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张晓萌、于明波的文章认为,正是在比万的启发下,卡斯尔起草了《代替冲突》。然而,《代替冲突》也成为这位女性政治家政治生涯的滑铁卢,摧毁了她担任工党领袖的一切可能性。叶俊峰、孙朝靖认为,卡拉汉在50年代坚定地反对中非联邦,即使错失枢密院委员的职位也在所不惜。60年代在英镑贬值问题上,卡拉汉也不顾内阁的集体反对而坚守自己的观点。张春梅的文章分析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英国医院私有化改革的关系。在医院改革问题上,布莱尔汲取了比万改革以及保守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围绕患者的需要,以合作为基础,对NHS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是艾德礼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欧洲社会党人认为,艾德礼工党政府没有实行让·莫内等人在欧洲大陆提出的以某种计划为基础的经济政策,而是采取了国有化但没有计划的政策。[1](P.257)实际上,艾德礼政府还是提倡经济计划的,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工党在这方面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各国先后掀起了一股国有企业转为私有之风。它在英国率先刮起,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之后立即宣布,将英国航空公司、英国国家运输公司和国营石油公司的10亿英镑资产逐步出售给私人。到1986年,英国已把近200亿美元的政府资产售给私人。随后,其它发达国家也立即行动。科尔1983年担任西德总理时宣布,将把958家国家拥有1/4以上股票的公司实行私有。法国1986年也通过法案,准备在以后五年中,把65家公司和银行卖给私人,资产达2500~3000亿法  相似文献   

14.
朱执信毕生致力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经济方面,他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学说,提出了自己的“国有化”观念。他认为,铁路、土地由于本身所固有的、在地点和效果上所具有的特性,不能由私人独占经营;从保证国家税收、造福社会及人民的国家管理角度出发,必须收归国有。铁路的国有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土地的国有则仅指则经营权应归土地购买者。他的这种国有化思想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5.
威尔逊政府时期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发生了从“合作”到“分裂”的重要变化。英国经济部门中传统行业的淘汰和萎缩,高等教育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工人阶级文化。面对英国经济相对衰退的困局,威尔逊政府将改善劳资关系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限制收入政策和《代替冲突》的相继失败,是工党与工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威尔逊工党经济革命的滞后性,工党与工会利益目标的碰撞,工会自身分散化的特性,造成了工党与工会之间渐行渐远,最终工党不得不展开与工会关系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科技博览     
《现代语文》2005,(6):20-20
●4月5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将2005年5月5日定为英国大选日。从4月5日开始,英国各党派竞选活动将全面展开。近期民调显示,布莱尔所在的执政党工党的支持率领先于保守党,加上工党在本届议会中的席何占了绝对多数,有分析指出工党获胜几乎没有悬念,布莱尔可能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三次连任的工党首相。  相似文献   

18.
英国具备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的条件;工党政府采取了国有化、福利国家制度、财政等措施;经济得以恢复并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同时出现了些问题对此后英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45年英国大选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界标。时值政治巅峰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被选民抛弃,工党出人意料地执政。这次大选的政治意义在于奠定了战后保守党和工党争雄政坛的格局。工党执政期间极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工党下台后留下的遗产———“福利国家”政策,被历届政府所承继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