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敏 《灌篮》2021,(2):116-116,118
体育选项课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某一类身体练习项目为主组织的教学,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锻炼需求。在199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定,普通高等学校在一、二年级中开设体育选项课,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教学场地,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本文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体育选项课为例进行了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实施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用来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通过对羽毛球选项课的引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本文通过查找近些年相关公共选修课对于羽毛球教学的相关研究内容,调查高职院校对于羽毛球选项课程的开展,探讨对于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现状的分析。对各高校对于羽毛球选项课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羽毛球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项教学已成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困难。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开展体育选项课教学的4所高中学校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各校管理者和师生对体育选项教学有较正确的认识并能够积极支持;但是在选项中存在项目设置不广泛、场地器材缺乏、教师专业特长分布不均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川内五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调查影响四川省高校体育选项课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体育选埙课的因素主要是:兴趣和爱好。体育特长、教师、项目特点、场地器材、考试难度等。建议高校体育选项课应注意课程的内容创新和知识的更新换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 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时数分配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学科的自身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以下几种类型的体育课:基础课、选项课、选修课和保健课。其中,选项课是在完成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长,以某一类(组)身体练习项目为主组织教学。选项课的实践部分,用于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教学时,应不少于教学时数的30%。目前,在普通高校,选项课的教学已非常普及。然而,往往突出了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本身的练习,忽略了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414名高职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心理调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对体育选项课学习的态度及实践、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及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等因素影响当前体育选项课教学效果,建议高职院校完善体育课程资源、抵制"民粹主义"思潮、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关爱体育弱势学生的身体健康,以促进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课程设置、认知度、场馆条件、师资力量、体育基础等;并提出加强师资培训,开设新兴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理性选课,提升认知度,充分挖掘现有场地资源,加快场馆建设力度,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为全国专升本院校今后更好地开展体育选项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体育选项课是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蕈要补充,对于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对发展学生才能,塑造学生个性,发挥体育教师所长和全面推行健身计划都有重要意义。我校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开设选项课,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摸索。本着重对体育选项实践课的教学分组、授课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朱桂州 《体育世界》2009,(3):118-120
根据高职院发展趋势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和教学要求,在全校范固内开展体育课选项教学,并在实行选项教学后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建立符合高职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进而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河北省属院校中20所体育部主任以及随机抽取3所高校参加选项课学习的学生和选项课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河北省高校目前体育选项课现状进行评析,并对普及体育选项课的优势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选项课教学模式,完善选项课教学体系的建议,为优化大学体育的转型提供新的依据,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习掌握科学实用的健身知识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能力和习惯,实现体育选项课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完满结合。  相似文献   

11.
冰雪健身对高职院校学生促进身心健康、磨练品格、提升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通过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发冰雪健身课程是在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的基础上,使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与现代新兴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实现高职院校冰雪课程结构的重构,冰雪健身课程的开设是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将会较大地丰富课程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注重创新教育、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成都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开展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出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在建设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程开展现状的态度,为扩展体育课程体系,为扩宽教学内容,提升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对江苏省苏北地区高职院在校非体育专业高职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全面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度低、时间短和人数少。分析了这一现状,提出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视角为切入点转变高职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问题,构建体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合的一体化模式,营造体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张孙燕 《精武》2012,(6):1-2
学前教育专业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诸多高校(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性和师范性的特点,其体育课程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研究结合我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实行“小学期”制的可能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类院校开展武术课程在丰富完善体育课程、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增强学生体质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文章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经验,全面剖析了南通地区高职类院校武术课程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促进南通地区高职类院校武术课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京朝  赵壮壮  孙伟 《体育科技》2014,35(4):144-146
采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30所高职院校的武术课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调查,对武术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堂组织形式及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等若干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了解江苏省高职院校武术课程教学模式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促进高职武术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4所高职医学院校的排球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高职医学院校的排球课程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医体融合的建设,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排球课程的吸引力。同时,各高职医学院校应正确认识排球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升排球课程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浙江省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拓展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浙江省高职院校拓展教师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研究,阐明拓展教师是拓展训练课程取得成败的关键,提出了浙江省高职院校拓展教师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粘忠宜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4):60-61,64
利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立足本校现有的体育资源情况,从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采用“一至两项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带其他副项”的课程设置模式,确实做到体育教学为职业服务,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至二项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化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提升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利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人格量表及人际关系量表对新疆1 65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探究课外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次数较为合理;高职学生的人格及人际关系水平存在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性;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呈现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呈现负相关。建议:新疆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及鼓励,通过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推动高职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