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竞技体育犯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竞技体育犯罪时,应明确竞技体育犯罪与刑法中普通犯罪的区别;将黑哨假球现象纳入<体育法>,并与<刑法>有效衔接;区别体育博彩和赌博,依据<刑法>打击赌球行为;在我国的反兴奋荆法律体系中强化和细化刑事法律制约机制;应建立犯罪控制与预防机制对付观众赛场暴力;应协调行业法规与刑事法律对付运动员的赛场暴力;对违规取得竞赛资格、体育经纪行为越轨等可能涉及犯罪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竞技格斗类项目作为竞技体育活动的主要运动项目,是竞技格斗运动员进行格斗技艺比赛的重要方式。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由于其自身具有过当行为,深深影响了竞技格斗赛事的推广和中华格斗文化的深入发展。目前中国竞技格斗类项目的过当行为界定既有体育规则界定,也有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界定,两者的界定标准的不一致造成了界定过当行为时的混乱。因此,需要弄清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定义是什么,特征有哪些,体育规则和法律理论如何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性质,两者矛盾如何解决,最后如何正确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的过当行为。通过分析总结法,将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的体育性质和法律性质,从而对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进行正当化界定。  相似文献   

3.
杨丹 《体育学刊》2005,12(1):28-31
从刑法理论的角度,研究了竞技体育行为的正当化问题,对正当竞技体育行为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梳理;归纳并比较各国关于正当竞技体育行为的立法模式;竞技体育行为本质(正当化的根据)上具有社会相当性,是一种社会相当行为;最后提出构成正当化竞技体育行为必须同时具备5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超 《体育世界》2011,(4):63-64
竞技体育因其激烈的对抗性,常常会发生球员恶意伤害对方的行为,传统的刑法理论将这种行为作为正当业务行为而对其排除适用。实际上,竞技体育中的恶意伤害行为在行为恶意、行为表现和行为后果方面,都符合刑法所规定的故意伤害的构成要件,因此有必要对此类行为进行刑法归责。但是考虑到竞技体育的特殊性,需要对刑法介入竞技体育中的恶意伤害行为进行严格界定。本文首先分析了竞技体育中的恶意伤害行为的定义,并对其特征进行论述,接下来分析了如何对此类恶意伤害行为进行刑法归责,最后对恶意伤害行为的入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已不仅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指出,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制度,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有机分离,有利于坚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根本制度,完善其具体制度;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理论资源、理论基点、价值目标以及动力等问题形成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8,(1):48-54
当前,治理竞技体育领域的恶意犯规伤害行为时,存在依赖行业处罚和民事赔偿而忽略刑罚处罚的误区。实际上,竞技体育中的恶意犯规伤害行为,即是刑法场域的故意伤害行为,其并不符合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理应予以刑法规制。而实践中忽略此类行为的刑法规制的原因,主要在于行为人主观恶意的证明困难。解决此问题,应以犯规内容为基础,以行为人所属领域的经验法则为根据,推定行为人是否存在恶意。同时,应以反证规则和刑罚退出机制限制恶意的刑事推定,以达到竞技自由与法律规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问题是社会的基本问题.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从马克思利益理论的视角,分析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现象.认为:利益分化是导致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产生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因,法律规范欠缺是利益冲突产生的制度原因,非平衡的利益表达则是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始诱因.据此,提出通过立法和司法控制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利益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竞技体育中,重大伤害时有发生,如何规制竞技伤害行为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且争议颇多。但是理论界多将视角放在刑法对于竞技 伤害行为的抑制方面,而忽略了竞技伤害行为的特殊性。对于触犯刑法的竞技伤害行为,应当依据刑法进行规制,但是由于竞技运动存在规则允 许的前设性条件,这就使得竞技伤害行为的主观故意异于普通伤害行为之主观恶性。因此,对于竞技体育伤害行为,应当完善竞技体育规则的处 罚体系,优先适用竞技体育规则,必要时才辅以刑法的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下,尝试对竞技体育赌博内涵予以法律层面的界定,进而厘清竞技体育赌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现实和潜在危害性以及危害程度,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和控制竞技体育赌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统筹指导下的竞技体育间接宏观控制系统,兼有集权型和分散型控制二者之长,既能给控制对象较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又能把控制对象的行为引入宏观控制计划和政策的轨道上来,实现竞技体育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整体协调的发展。本文从建立依据、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战略意义四个方面对有关竞技体育间接宏观控制系统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晓贞 《体育科研》2017,(1):14-18,25
采用文献研究结合逻辑分析的方法,从竞技体育行业特殊性及其刑法规制争议性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通过对刑法规制的损益分析,从支持刑法规制的角度,提出了认定竞技体育故意伤害行为是否触犯刑法的具体判断标准及步骤,即应当严格遵循“客观不法+主观有责”两步判断法,在主客观重合的范围内判断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要时考虑该行为损害的法益是否受刑法保护,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案平衡。  相似文献   

12.
体育侵权中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宏俊 《体育科学》2005,25(6):13-17
从体育运动参与主体的性质、法定权利、体育侵权的特点、故意与过失要件的把握、学校体育的特殊性等方面,对体育侵权行为的危害后果进行剖析,用民事侵权行为的基本理论阐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同时,针对体育运动的特点,探索民法学理论对体育活动的适用性。研究认为,在行为规则的适用效力上,应当按照法律位阶来办,体育活动不能成为法律的真空,法律规定也不能机械地干涉体育的精彩性、娱乐性,特别要注意体育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从理论上确立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以及寻求权利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宁伟  谭小勇 《体育科研》2012,33(1):44-48,57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剖析政府和学校、学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并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进行划分与论述;以注意义务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介绍了校方在体育伤害事故中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并通过案例和理论结合把过错归责原则融入学校承担的法律责任之中;分析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校方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法学研究尚缺乏学派意识和学术批判意识,关于体育法理学和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边缘化,体育法学学科建设缺少基础法学理论的支撑。近年来,法教义学在法学领域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与社科法学形成了分庭抗礼的趋势。通过对法教义学的内涵、立场与方法论的分析,从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体育司法裁判的"同案同判"以及体育法法源明确的角度,探索在法教义学信奉的司法中心主义指导下我国体育法治建设与发展的路径,并将法教义学的概念引入体育法学视野。  相似文献   

15.
足球运动员罢赛行为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罢赛等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认为,罢赛及类似的扰乱体育市场秩序的行为,可以通过一些民事法律救济措施的适用加以预防,经济法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发挥作用时都存在一定的障碍;罢赛之类行为的发生显示了我国行业协会的管理活动存在问题,还促使我们要考虑运动员的权利保障问题、刑事责任在体育市场的适用问题以及体育仲裁法庭的建立问题。罢赛行为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需要多种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也有赖于相关行业协会组织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The brief note aims to illustrate how historical context has contributed to my writing on modern sports law and principally through two pieces of work – the first relating to the historical, sui generis origins of the legality of combat or fighting sports, which continues to stretch the boundaries of core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such as reasonable consent to bodily harm, to their utmost; and second, and more generally, the ‘historicalegal’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 in mid-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 Before that is done, it is best to give some account of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legal scholarship and principally as they apply to legal history.  相似文献   

17.
国外关于兴奋剂犯罪的法益观主要有财产法益观、生命健康法益观和复合法益观,借鉴意义在于,应当根据兴奋剂犯罪在刑法分则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行政法的规定来确定兴奋剂犯罪的保护法益。从我国妨害兴奋剂管理罪在分则体系中的地位及相关行政法的规定来看,该罪的法益包括公平的体育竞争秩序和运动员的生命健康。妨害兴奋剂管理罪的"情节严重"是说明法益侵害程度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其内容不应当包括"受过行政(刑事)处罚""造成严重恶劣社会影响"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可以包括"多次使用兴奋剂或对多人使用兴奋剂""造成一人以上轻伤""对未成年人、残疾人使用兴奋剂"等反映法益侵害程度的情形。组织未成年人、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使用兴奋剂的,成立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与妨害兴奋剂管理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8.
法律盲点是指由于法律自身的功能以及人的认识的限制,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某些看似应当由法律调整但法律又不能或不便调整的社会关系领域.目前,体育公平竞争精神日益受到破坏和侵蚀,体育犯罪问题日益呈现严重化、多样化、国际化的趋势.面对这种现状.其原因在于体育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体育犯罪惩治机制存在法律盲区.为此,我们应当完善体育立法规定,改革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体育法规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套,加强司法介入,完善刑侦手段和办法,严格执法,并提高体育从业者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9.
西安“宝马体育彩票案”相关法律问题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西安“宝马体育彩票案”为案例,通过对我国《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研究,对该案中承销合同的效力、罪犯杨永明的定罪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体彩中心与杨永明签订的彩票发行承销合同属于无效合同;罪犯杨永明的犯罪行为不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应以贪污罪和行贿罪定罪处罚。并且就加快彩票立法的进程、在刑法中增加彩票犯罪的新罪名、改革彩票发行体制、完善监管机制及加强法制与廉政教育等方面,对如何重建我国彩票信誉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