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又错了 !” ,看到同学们痛心疾首的样子 ,不免心痛 ,总觉得当教师的未尽到责任。本人精选了几道较典型的例题 ,针对“做不对”进行寻根究底。  一、对教材理解不透例 1  0℃时 ,1atm下 ,10 0mL水最多能溶解氧气 4 .9mL ,在 0℃、5atm下 ,10 0mL水最多能溶解氧气多少毫升 ?答案一 :5× 4 .9mL。理由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而气体溶解度用体积表示 ,所以 ,一定温度时 ,一定量的水中所溶解的气体体积与压强成正比。按此推论 ,0℃时 ,5atm下 ,10 0mL水最多能溶解氧气 5×4 .9mL。答案…  相似文献   

2.
在高一化学课本中,我们讲过“氯化氢易溶于水,在0℃,1个大气压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下面通过实验来测定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科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四上《溶解》单元《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一开课就让学生进行猜想:"这里是100毫升的水,你们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此时学生在认知一片空白的前提下进行盲目地猜测:有的说能溶解6克,有的说能溶解30克,有的说能溶解100克,还有的甚至说能无限制地进行溶解……此时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合理的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考化学压轴题貌似“风平浪静”,实则“暗礁”四伏,稍不注意就有“触礁”的危险。例1.(1993年全国高考题)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25℃时,每100克水仅溶解0.836克。(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克硫酸银固体,加200克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毫升,  相似文献   

5.
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出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明确,在数值上,溶解度是指100克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最大量(以克表示).这时组成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例如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5.9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食盐35.9克.这时便组成(100+35.9)克食盐饱和溶液.所以,进行有关溶解度问题的计算,必须对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称11克氢氧化钠溶解在100毫升无离子 水中,称13克硝酸铵溶解在另一盛有50毫升无离子水的烧杯中,将两溶混和待用。再称8克硝酸银用少量水溶解后,再缓缓地倒入前混和液中(边倒边搅拌),得到一种有少量褐色沉淀的悬浊液,稀释成500毫升则成镀银I液。  相似文献   

7.
1.讲条件:因为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说溶解度必须先讲明是在一定温度下. 2.讲标准:溶解度是某物质在100克溶剂(或一个体积)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或体积数).例如,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有《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教学内容,这课的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明白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同时要求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方案,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研究过程。教学重点是如何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研究方案。难点是在实验中如何加盐。笔者近些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觉到如果不好好处理教材,将课本中繁琐的实验简化,一节课是很难完成这教学任务的。现将我在该课的教学中是如何将繁琐的实验简洁化,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从而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简要告诉同行,以便求得大家的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物质溶解量的计算这类计算涉及的比例式主要是两个: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100(或溶解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100 溶解度)现举一例如下:例今有0℃硝酸钾饱和溶液56.9克,如果在这种溶液里加入200克水,再使温度升高到100℃。问共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硝酸钾0℃的溶解度是13.3克,100℃的溶解度是246克)常见的解法有:一解:设56.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X克硝酸钾。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时,有一定的饱和蒸气压.当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气压相等时,发生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气化的过程.例如纯水在1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沸腾.由于表面能的存在,引起了各种过饱和现象,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过热液体即为其中之一.例如纯水在1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常难以沸腾,必须继续加热,超过正常沸点100℃时才能沸腾.  相似文献   

11.
爱的容量     
一个300毫升容量的杯子最多能装300毫升的水,一片海洋也最多能装它自身的容量,而什么东西不会被束缚呢?它的容量又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空气属于混合物体系,含有各种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常常使用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它是依据一些实验,由以下方法求得的。 1.空气的近似体积,氮气占78%,氧气占21%,氩气约占1%。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氮气分子量×78% 氧气分子量×21% 氩气分子量×1%=29。 2.在0℃和1大气压下,每升空气重1.293克。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课本第92页习题7是一道带有星号的选做题,题目如下: “今有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6.9克,如果在这种溶液里加入200克水以后,再使温度升高到100℃,问共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硝酸钾0℃时的溶解度13.3克,100℃时溶解度246克)”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讲到:“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对于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课本上安排了一个用大注射器吸气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也可以用引言中图0-3的方法做(用冷水浇瓶使热水沸腾)。但对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课本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这大概是因为增压实验有危险性的原因吧。课本中举了高压锅的例子:“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可以高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对于这一点,学生总是心存疑虑。有的学生认为水的温度最高就是100℃,不…  相似文献   

15.
朱秋艳 《贵州教育》2013,(12):26-29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让学生知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过程与方法: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计划,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6.
例1 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时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解 B. t℃时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0g氯化钾 C. 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氯化钾 D. t℃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40:100  相似文献   

17.
问1:有人说“冰比水要冷些”这话对吗? 答:冰和水谁冷谁热,应看它们温度的高低.生活中,常见的冰温度往往低于0℃,常见的水温度往往高于0℃,且用手摸上去,冰还要熔化从手上吸收热量,因此,冰摸上去比水要冷.事实上,冰和水的温度也有相同的时候,如0℃的冰和水;也有冰的温度比水高的时候,如在20600大气压下,冰的温度为76℃. 问2:冬季,当气温降至0℃时,河水能否结冰? 答: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0℃;二是能够继续放热.冬天,当气温为0℃时,河面上水的温度也为0℃,达到了凝固点,但水温与环境温…  相似文献   

18.
爱的容量     
一个300毫升容量的杯子最多能装300毫升的水,一片海洋也最多能装它自身的容量,而什么东西不会被束缚呢?它的容量又是多少?我跑去问妈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爱,无容量。  相似文献   

19.
江山 《物理教师》2007,28(8):2-2
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蒸发与沸腾”中有一实验探究,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学生们能发现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一规律,教师适时的指出这一温度就是水在这一气压下的沸点.但实验中发现测出的沸点各不相同,有的是97℃,有的是98℃,……甚至是103℃,而学生们早已知道水的沸点是100℃,这如何解释?大多数教师就用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来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吗 ?这是我们在考试中或某些资料里经常遇到的题目 .答案有的是能 ,有的是不能 .笔者认为 ,不管哪一种结论都失之偏颇 .具体情况 ,分析如下 :各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各自的性质有关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 2 0℃、1个大气压下 ,溶液中碳酸的浓度为 :(假定CO2 气体溶于水后水的体积不变 ) 4× 10 - 4 mol/L ,pH为 4.88.由此可见 ,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时 ,溶液的pH值小于 5 ,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 .(石蕊的pH变色范围是 5~ 8) .从以上讨论我们还可以看出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