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61-61,63
武术搏击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为确保运动反应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强武术搏击训练的质效,促进完善武术搏击运动体系的形成。在武术搏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武术搏击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武术搏击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搏击的水平至关重要,具有探究分析的价值意义。本文着眼于实际,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探讨武术搏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提升方法,以期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全面提升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切实满足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强运动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等搏击项群运动正广泛地开展,而有关搏击项群运动训练的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仪器则十分欠缺,这对博击项群运动的定性分析则十分困难,也不利于提高我国的搏击类运动的水平,为此研制了新型搏击项群训练测试仪。该机采用8098单片机处理数据,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和相关曲线等。测试结果精确明了,过程简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体育运动员的心理能量的界定,剖析了心理能量、紧张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强调了最佳心理能量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心理能量的可控性,是激发人体的生理能量,充分发挥运动中技战术水平的可靠保证,是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9):36-36,38
搏击属于一门格斗技术,在实际对抗中需要搏击手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才能够让搏击手在搏击对抗中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进行搏击对抗,从而能够让搏击手在实际的对抗赛中能够设计更加周密灵活的战术安排。本文主要介绍了搏击对抗中心理素质训练的作用、搏击对抗中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以及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自由搏击运动发展不断创新,勾拳作为自由搏击一种击打形式及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勾拳运用的科学性与优化性对速度提升、力量爆发、技术发挥影响颇大。本次研究将对勾拳在自由搏击运动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政东 《新体育》2022,(12):11-14
本文是基于剑阁县搏击俱乐部的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选取剑阁县搏击俱乐部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剑阁县搏击俱乐部的搏击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通过剑阁县搏击俱乐部发展情况、剑阁县搏击俱乐部参与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俱乐部经营方式等内容展开研究,深入探析剑阁县搏击俱乐部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翟群  萧自康 《体育科学》2006,26(9):59-62
应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实验方法——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罗森博格的SES自尊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2名搏击运动员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搏击运动员内隐自尊的实验效应非常显著,被试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对内隐自尊没有显著影响;被试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间没有相关,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的心理结构;搏击运动仅对被试的外显自尊有一定的影响效应,而对被试的内隐自尊不产生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8.
紧张心理及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竞技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这一点,对高级运动员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提高竞技能力?途径是多方面的,但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潜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竞技能力受约于赛前心理状态,紧张作为一种赛前普遍的心理状态,对运动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紧张状态的理论和致紧张因素,检测紧张状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并探求缓解紧张的方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试就此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9.
潘丽萍 《精武》2013,(23):135-136
跆拳道是一项斗智斗勇、观赏性很高的搏击类体育运动,目前已在柳州市及周边地区广泛开展起来。跆拳道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能够取得一个较高的成就和平时的艰苦训练与长期的比赛分不开,同时也要在自身的运动技能、战术水平、生理和心理极限方面不断提高和突破。本文抗柳州市跆拳道运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使跆拳道运动成为适合柳州市快速发展的运动嘎目。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7-9日,经过紧张对决,首届国际警察搏击大赛在京落下战幕,代表中国警察出战的中国搏击队以8:1的优势获得团体冠军。12月10日,国际警察搏击理事会筹委会在京成立。据该会筹委会秘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组织性应激影响因素,从组织层面更好地关注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组织性应激对高水平运动员操作成绩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6名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组织性应激反应进行深度访谈,使用内容分析软件QSR NViovo 11.0对采录的运动员谈话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运动员组织性应激影响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队因素等4类;其中领导因素(116)是运动员组织性应激的最大应激源,其次是团队因素(114)和环境因素(112),个人因素(58)最小;在二级指标中,教练员因素(96)对运动员组织性应激影响最大,其次是团队氛围(50)和选拔机制(43)。因此,呼吁运动队管理者、教练员等重视组织层面给运动员带来的困惑和压力,建议运动心理工作者就运动队组织性应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大对运动员组织性应激的关注和调节,促进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169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模型。研究表明:应激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状态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状态焦虑,提高状态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运动应激与应对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运动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模式、运动应激对运动员的影响及运动应激产生的因素入手,着重介绍一种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可行、有效的应激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tends recent coach stress research by evaluating how coaches perceive their stress experiences to affect athletes, and the broader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A total of 12 coaches working across a range of team sports at the elite level took part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3 study aims: how they perceive athletes to detect signals of coach stress; how they perceive their stress experiences to affect athletes; and, how effective they perceive themselves to be when experiencing stress. Following content analysis, data suggested that coaches perceived athletes able to detect when they were experiencing stress typically via communication, behavioural, and stylistic cues. Although coaches perceived their stress to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s on athletes, the overwhelming effects were negative and affected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and interaction” factors. Coaches also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be less effective when stressed, and this was reflected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 self-awareness, and coaching quality. An impactful finding is that coaches are aware of how a range of stress responses are expressed by themselves, and to how they affect athletes, and their coaching quality. Altogether, findings support the emerging view that coach stress affects their own, and athlet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倦怠认知-情绪应激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揭示浙江省运动员应激和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浙江省183现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浙江省运动员的应激和倦怠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倦怠的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②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比赛失利和运动损伤是浙江省运动员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6.
优秀运动员应激源与运动心理疲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依据Smith认知-情感理论模型及Silva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采用<运动员应激量表>、<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132名一级以上11个项目的在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属于中等偏低,"运动受伤"和"环境肉素"得分较高;不同训练年限、经济条件的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因子方面呈现出随入队年限递增而分值递减的趋势,在日常生活遭受方面经济条件差的得分最高;应激各因子与运动心理疲劳总分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高应激组与低应激组的运动心理疲劳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赛失利因子进入对运动心理疲劳总分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2010—2011年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冬训前后)的注意力、应激、训练状态、赛前情绪4项心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及心理状态。结果发现:运动员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不同性别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心理状态呈现出不同特征;运动员的注意力处在一般水平,经过冬训注意力有所提高;经过冬训运动员的应激状态均有所改善,男队员改善明显,冬训后困扰男队员的主要为比赛所带来的压力,而女队员则主要为生活遭遇和运动损伤的压力。大部分运动员的赛前状态良好,一部分运动员存在轻、中和重度的心理疲劳。结论:对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进行心理状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运动员采取的心理调节策略、方法应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8.
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及临场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8名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及其临场应激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名次前列的武术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得分低于名次后列的运动员,且其与比赛名次呈显著相关,而在自信心与躯体焦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与比赛名次也不存在显著相关,赛前情绪是影响训练水平与比赛成绩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名次前列与后列运动员在面对各种应激源时,4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均有采用,但前者在采用进攻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均高于后者,而在采用回避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则是大部分都低于后者,赛前情绪各因子与临场应激应对方式各因子呈一定相关,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认知-情感调控训练法、模拟应激训练法、放松训练法与控制点训练法等是几种可以改善赛前情绪状态及临场应激应对方式的有效方法与手段;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不仅是单纯的竞技技术训练,还应包括必要的、系统的心理训练内容。各种训练方法应根据具体运动员在各训练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组合,使能发挥最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评价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nshel拟制的临场应激评价方式为测量工具,初步测试了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评价方式。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通常将临场应激源评价为挑战和威胁;在不同的临场应激情境下,运动项目、运动水平和性别对他们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to compare subjective correlates of health, such as nutrition, self-esteem, sleep and stress, between adolescent elite athletes (n?=?625) and a reference group of adolescents (n?=?391) not involved in elite sports. A secondary aim was to study predictors for self-perceived stress. A questionnaire was e-mailed to all participants containing valid questions about competence-based self-esteem, nutrition, self-perceived stress and sleep. Our results show that adolescent elite athlete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p?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