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师:(课件出示“居”)请同学们读这个字,(生读)我们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演示“居”字的变化过程)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3.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4.
案例片断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字)这个字,念——生:小。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i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雀。师:雀字,从“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这个字,念——生:xiǎo。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ī)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què。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生:小鸟。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师:对。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师生讨论对麻雀的印象,最后引出课题)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6.
房子找房子     
有一幢(zhuàn)房子骄傲(jiāoào)地挺立在街道旁。她是那么美丽,来来往往的人总爱赞叹(zàntàn)说:“哦,多么漂亮的房子呀!”东奔西跑的汽车经过这里也爱鸣喇叭(lǎb)说:“嘟———可爱的房子,你好啊!”房子很快活,她喜欢这里的一切。这天,她正同门口的一辆红汽车聊得高兴,一只鸽子飞来停在屋顶上。“咕咕,我造了一个漂亮的窝。”鸽子骄傲地说。“窝是什么?”房子问。“傻瓜,窝就是我住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那么,我该住什么地方,哪儿是我的家?”房子问。鸽子同情地说:“咕咕,房子是不能住房子的,你不会有家。”“为什么?”可怜的房子…  相似文献   

7.
    
蒋岭 《小学生》2006,(1):20-21
“家”的来由 我们的“家”字,由“宀”和“豕”构成,是房子里放着一头 猪。现在的都市人,除了把猪当宠物外,没有谁会把猪养在 房子里。但在农村,这却是惯常的事,有些猪养在猪圈里,有 些猪却穿堂入室,在家里走来走去。人类学家从这个“家” 字,看出产生这个字的时候,古人已经过了游牧时期,进入 定居生活,房子里才会有猪啦!  相似文献   

8.
这回来谈谈——这个字,我想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它是“矢”字,也就是“箭”的意思。我们不妨把它跟实物摆在一起看看——这个字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般我们想到它,就会跟“战争、攻击”联系起来。比如说疾病的“疾”字,甲骨文是这样写的:——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一个人正面立着,这支箭射到了他的身上。人受伤了,这就是“疾”。这很好理解。但是又能用来表示和平。比如(“室”)这个字,有卧房的意思。奇怪的是,屋子()里面竟然倒扎着一支箭()。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字的时候,总也想不明白——家里面藏着武器,这住起来该有多么惊心动魄!后来想了很…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孩子 ,不仅知识面广 ,思维也很活跃。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常常会以独特的感受和特有的思维方式 ,童言无忌地提出一些问题 ,把老师“将”住。面临来自孩子的挑战 ,我们该如何应对 ?值得人们深思。咱们不妨先来看两个教例。教例一 :“猜”为什么是反犬旁 ?师 :小朋友 ,现在我们来学“猜一猜”的“猜”字。谁能提醒大家 ,读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生 :“猜”是平舌音 ,不要读成翘舌音。师 :很好 ,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那么 ,你能想个办法记住“猜”字吗 ?生1 :“猜”就是把“眼睛”的“睛”的目字旁换成反犬旁。生2 :把“蜻蜓”的“蜻…  相似文献   

10.
上《咬文嚼字》课在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赏析之后,在贾岛“推敲”的故事尘埃落定之后,咬文嚼字再次进入高潮———师:唐代诗人齐己有一首诗《早梅》,其中有两句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大家想一想,觉得这里填一个什么字较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顿时炸开了———生1:千枝开。生2:万枝开。生3:三枝开。生4:数枝开。生5:几枝开。师:生1,你怎么想到“千枝开”呢?生1:因为唐人有诗为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嘛。(生笑)师:好,有道理。那生2,你也是这个理由?生2:是,不过这只是理由之一,我也有诗为证:“黄四…  相似文献   

11.
师:(出示生字卡片“情”)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和“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谁可以给这个字口头组词语呢﹖生:心情。生:事情。生:爱情。(同学们有的哈哈大笑,有的不好意思地掩嘴偷笑,看来大家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我也没打算多说)生(突然地):哈哈,爱情!你和张梦有爱情了,你死定了,哈哈……生(气急败坏):你才有爱情呢!生:爱情就是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游戏,建立默契 师:先测试下大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师板书“聽”) 师.: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繁体字? 生:听. 师:真厉害,这个繁体字都认识!看这个“聽”字,你悟出了什么? 生:洗耳恭听,侧耳聆听. 生:还要用心听. 生:应当用眼睛注视着听.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生“字誊”,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与誉”字进行比较教学,以下是两个效果截然不同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老师有两个字常常写错,想请大家帮忙区别这两个字。生:我有一个办法“,誉”字表示有了荣誉时,很高兴,并且要与他人分享,所“以誉”上面是“兴”下面是“言”。师:你真棒。生“:誊”上面是“考卷”的“卷”上半部,所以“是誊写”。师:你抓住字的义和形结合起来记,巧妙极了,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我们以后也要向他这样巧记字形。师:请你以这个故事为例写一篇周记,把你今天的感觉真实地写下来,好吗?(从那以…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师:哟,怎么错了?生:您的那个“塘”字,右边“唐朝”的“唐”字中间,您右边和下边都没有出头儿。(老师在学生指出的地方修改)师:他说得很对。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有这个结构(教师写“肀”)如严肃的肃、君子的君、建设的建、纪律的律等等。大家记住,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书写规律:凡是有一竖穿过这样的结构中的许多横,那这个结构中间的一横,往往在右边出头,一竖下面也要出头。要没有一竖穿过,中间这一横就不出头,如“…  相似文献   

15.
三人行     
说到三人行,我一下子想到“众”字,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稳定而美观。我不知是哪位圣人发明了这个“众”字,但也不妨假想一下他发明这个字的经过。他一直想创造一个字来表现“多个人组成的集体”的这个含义。他住的地方有三个人关系十分好,总在一起工作,挣到的钱按劳分配,三个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因为他们总并肩行走,大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听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课时,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之后,教师巧用一则游戏(小魔术)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最近,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长了一样本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不用看就能知道你手里拿的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你们信吗?生:不信。生:信。……师: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将几张事先写有“葫”、“盯”等生字的卡片交给他,让他拿出一张,背着老师给大家看,然后请老师猜。师:(做出思考的样子)我猜这个字一定是“葫芦”的“芦”。生…  相似文献   

17.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生字“誊”,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将“誊”与“誉”字进行比较教学。以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片段。片段一师:老师有两个字常常写错,想请大家帮个忙,想想应怎么区别这两个字?生:我有一个办法,“誉”字表示有了荣誉时,很高兴,并且要与他人分享,所以,“誉”上面是“兴”下面是“言”。师:你真棒。生:“誊”上面是“考卷”的卷的上半部,所以是“誊写”。师:你抓住了字的义和形结合起来记,巧妙极了。我们以后也要向他那样巧记字形,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师:请你以这个故事为例写一篇周记,把你今天的感觉真实地写下来…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标题是《桂林山水》。(板书课题)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生:树多。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生:桂树多。  相似文献   

19.
我在实习期间,曾经上过一堂计算课——5的组成。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我精心设计了一套新颖别致的贴绒教具:一座绿颜色的大房子,一座红颜色的小房子。上课时,孩子们注意力很集中,显然,漂亮的房子等吸引了他们。当我问到:“小白兔玩累了,它们要回到屋里去休息。想一想,5只小白兔住2座房子,可以怎样分?”小朋友立即说出了绿房子里住3只小白兔,红房子里住2只小白兔和绿房子里住4只小白兔,红房子里住1只小白兔两种分法。我又问:“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课堂里一下子静了下来,看得出孩子们在苦思冥想。一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朋友怯生生地站起来说:“我想红房子里可以住3只小白兔,绿房子里住2只小白兔。”话音刚落,好多  相似文献   

20.
三人行     
说到三人行,我一下子想到“众”这个字。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稳定而美观。我不知是哪位“圣人”发明了这个“众”字,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他发明这个字的经过。他一直想创造一个字来表现“多个人组成的集体”这个含义。他住的地方有三个人,关系十分好,总在一起工作,挣到的钱按劳分配,三个人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因为他们总并肩行走,大家都称他们“三人行”,于是那人联想到把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字。可是,把三个“人”竖着由上到下排放,这字太长了;把三个“人”横着从左到右排放,这字又太宽了;苦恼之余,他猛然发现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并很善于调节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另外两个人也十分听从他。那个一心想发明一个“众”字的人终于想到了将三个“人”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