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咏叹调对于歌剧和歌剧人物角色都具有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语汇与演唱处理是咏叹调的两个核心要素。要想真正掌握一首咏叹调,就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去深入地剖析、解构。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中的经典代表作品,女主角子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是整部歌剧进行的核心和主线。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完整地展现出女主角的艺术形象与艺术魅力。对这三首咏叹调的分析与处理不仅会使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子君这一歌剧人物角色,同时,也会使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入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整部歌剧。只有不断研究、探索和掌握正确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方式,才能使声乐实践工作取得不断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作品中,咏叹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咏叹调对于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以及表现人物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鞭打我吧》是歌剧《唐璜》中采琳娜的咏叹调,这首作品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戏剧性。本文针对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处理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歌者演唱此曲时,能够准确、全面的对作品形象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3.
一、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基本意义和基本分类咏叹调是歌剧中重要角色的独唱曲.是人们欣赏歌剧音乐的核心部分,是展现人物内心独自或交流、倾诉感情的重要创作手法。咏叹调承担着抒发和刻画人物内心感情的深刻作用.其高超的声音技巧和歌唱家美好的音质.能够激起观众特殊的审美享受.因此歌剧咏叹调在歌剧中起着令人瞩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西洋歌剧中咏叹调的几个发展阶段入手,分析咏叹调的音乐特点,进而进一步分析中国歌剧咏叹调创作中的民族性特点并概括了我国在歌剧创作中咏叹调民族化创作探索道路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5.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其创作的歌剧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竟相上演的主要剧目,歌剧中的很多咏叹调已经成为声乐比赛和声乐教学的必选曲目。文章从普契尼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入手选择了其最具影响力的歌剧中的经典咏叹调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促进声乐学习效率和提高演唱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歌剧是一种以声乐为主,包含了器乐、舞蹈、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一部歌剧中,演唱,尤其是咏叹调的演唱十分重要,所以对歌剧中咏叹调的研究,是歌剧研究的重要部分。《晴朗的一天》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一首经典女高音咏叹调,是众多女高音必唱曲目之一。本文对《晴朗的一天》研究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7.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重塑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西欧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享有"歌剧泰斗"的盛誉。《弄臣》的男主角Rigoletto的人物塑造和音乐创作完美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著名的咏叹调《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黎戈莱托复杂矛盾的双重性格。本文主要从歌剧背景、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特点、咏叹调音乐分析三方面探讨该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西洋歌剧咏叹调正式通过歌者的演唱及其表演将音乐呈现给观众,在歌剧的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因素的基础上,歌者把角色内心的情感内容传达给听众。在西洋歌剧咏叹调中,作曲家充分挖掘人声歌唱的潜能,以展示人物丰富深刻的内心世界,西洋歌剧咏叹调要求相当程度的歌唱技巧。西洋歌剧咏叹调无时无刻不展现音乐的美,它创作出的美愉悦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净化欣赏着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歌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对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复仇的痛苦》是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对作品的人物、表演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歌剧咏叹调是声乐学习者的最高追求和最大目标,被誉为独唱歌曲的"尖端",也是鉴定歌唱者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最大标志。歌剧咏叹调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多采用复三部曲式、边走趋势、回旋曲式等,体裁主要是以歌谣为主,篇幅较大,音域一般较广,旋律起伏较大,多为表现剧中人物复杂的思想变化和内心活动。本文主要对中外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技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歌剧《女人心》是古典主义大师莫扎特创作的一部两幕作品,咏叹调《坚如磐石》则是在他生命后期创作的这部歌剧中的经典部分。在这部具有浓郁的喜歌剧风格作品中,《坚如磐石》不仅成为古典主义歌剧中的咏叹调精品,也让歌剧《女人心》也成为喜歌剧的典范。本文主要从这部意大利喜歌剧咏叹调中的结构、调性布局、音乐素材层面出发,探索《心如磐石》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12.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在西方音乐史上因其对歌剧的改革而闻名于世。18世纪中下叶,歌剧在诞生了百年之后沦为取悦欧洲封建贵族生活的装饰品,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内容与形式日趋僵化,陷入一种夸张造作的陋俗。贵族们对阉人歌手的崇尚到了趋之若鹜的境地,逼迫作曲家为了迎合某位歌手炫技的需要而创作大量与剧情无关的咏叹调。早年在意大利因创作正歌剧而成功的格鲁克,深受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正歌剧中的弊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经他改革后的歌剧咏叹调,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载体都体现出"力图使音乐为诗歌服务"和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本文以他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的著名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为例,分析了他咏叹调的形式美学特征、内容美学特征和载体美学特征,从而归纳出其综合美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了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美学特征的成因、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歌剧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诸多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古典音乐、古典歌剧和古典戏剧的优秀音乐成果,不断融会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型中国歌剧。歌剧创作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歌剧中优秀的女高音咏叹调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当年那种"人人争唱洪湖水、处处都闻红梅赞"的盛况至今还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底。女高音咏叹调在歌剧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瑞 《考试周刊》2011,(36):26-27
本文从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曼侬·莱斯科》和《波西米亚人》中塑造女性人物的特点、风格等方面入手,详细地总结了演唱好普契尼两部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方法。以使演唱者能够唱好普契尼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同时能够对声乐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有新的理解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歌剧《梦游女》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戏剧色彩。文章试图结合女主人公阿米娜的角色定位,对其著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艺术风格及演唱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莫扎特作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他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界的典范。对于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得到印证。从他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歌剧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歌剧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方面表演上最有力的女高音咏叹调,这种演唱法可以更为贴切丰富的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据此本文就以莫扎特个歌剧作品为切入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描述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的故事情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咏叹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优势。对《风萧瑟》这首咏叹调进行研究,探索其创作背景、编曲方式、演唱方式等,分析咏叹调这种技法在歌曲中的特色及运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及艺术特征,为音乐爱好者提高歌剧欣赏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自十六世纪欧洲诞生第一部歌剧至今,歌剧一直是人类最骄傲的艺术财富之一。歌剧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本文试从三首咏叹调来分析歌剧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图兰朵》这部歌剧讲述的是外国人脑海中古代中国的故事,这也是他这一生的最后一部歌剧。《主人,您听我说》是剧中较为精彩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讲述的是女仆柳儿为了表明对王子的真心,宁可以牺牲生命来保护心爱的人。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分析等两个方面对该首咏叹调进行解读,也加入了一些自己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的感悟,目的是更好的分析和体会这首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浅析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戏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中,戏剧的体现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音乐。歌剧用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及器乐,构成一张音乐戏剧的网。在歌剧《原野》中,金子有咏叹调3首,对唱8首,与其它角色的重唱7首。这些唱段在剧情展开、矛盾冲突、情感抒发等方面,体现着各自的音乐戏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