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在很多老师的课"不好玩"李振村:作为一个儿童作家,你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给孩子们上课,真的很了不起。你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什么看法?杨鹏:虽然听课不多,但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现在很多老师的课不好玩。老师们过于按部就班,受的束缚太多,不管是语言文学类的课,还是科学类的课,都上得缺少情趣,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喜欢。你想,孩子不喜欢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钱阳辉 《江苏教育》2012,(Z3):83-84
一、刘倩老师教学"找规律一搭配",突出了"探寻儿童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1.探寻儿童最喜欢的方式引入新课。什么才是最能打动儿童的学习方式?什么才是吸引儿童的引入方式?刘倩老师从一则趣闻"国际剪刀、石头、布大赛"引入新课,同时通过"你想和老师一起玩吗?"的问题,让学生身处比赛的情境之中,这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既轻松兴奋又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起学生原  相似文献   

3.
"喂,你知道吗?严老师回来了!"一位同学忽然在电话中欣喜地对我说。"是老严——老师吗?"我惊喜地问。"不是他还能是谁?晚上我们几个同学请他聚一聚,也好再让他给我们上一课。"放下电话,我的脑海中马上浮出一位个子不高,微微歪着头,头发很听话地顺向一边的老师,正瞇缝着不大的眼睛,在盯着你,嘴角总是带着若有若无的淡淡的笑,似乎能洞悉你心中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是单元测试课,我精心准备了一套题,自认为覆盖面很广,难易适中。谁知当我兴致勃勃地发给学生试卷时,班长的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老师,怎么又是你出题考我们?什么时候换个方式考试,让我们也出题考考你?"我先是一惊,然后笑笑说:"行。古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你们难得倒我,我一定重重奖励。"学生听  相似文献   

5.
<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吟诵杜甫的《春夜喜雨》,那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让我想到德育中"有益称赞"的作用。儿童生命中多么需要"喜雨"的滋润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称赞,离不开"喜雨"的滋润。"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让学生感觉自己的品味不错,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你的作文中多了几个新的想法",让学生感觉自己也可以有创造性;"你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很清晰",让学生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勇敢。  相似文献   

6.
<正>许多老师都有相同的烦恼,那就是一个字——累。这让我想起了《人民教育》上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个忙碌的老师,你的学生也是忙碌的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做一个有智慧的"懒"老师,不光可以解放自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怎样做一个有智慧的"懒"老师?一、课堂教学中的"懒"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被动。我们何不偷偷懒?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能想的让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做老师的经常有这样的抱怨:"真不想看到他,看到他上课的样子我一天的心情都不好。""这学期真倒霉,他竟然分到我们班上,嗨!""你自己说说教你的老师当中有哪个老师喜欢你?""那家伙太讨厌了,我要找个机会好好整整他!"……仔细想想,当你觉得某个学生特别讨厌的时候,你在他心目中又是什么样的一个老师呢?他会喜欢你吗?他肯定也很讨厌你。他讨厌你还会配合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他问:"老贾!你信不?""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全国95%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你指的是‘朗读’吧!"我作了纠正,说,"你讲的,我信。"  相似文献   

9.
正一、童话体作文的意义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我们把话筒给一位年轻老师,你怎么看待"童话体作文"?李锋(浙江上虞袍江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我认为就是阅读了童话,产生了兴趣,然后开始了童话的写作,由读到写,这符合学生的写作规律。陈金铭:你觉得两节课,哪一节课更符合你心目中的童话体作文?李锋:我更倾向于李立军老师的课。李丽萍老师的课一开始的导入有点拘谨。我认为应该先让孩子们动一动,让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相似文献   

10.
假如我们教学生画一棵树,你是让他先画出这棵树的树干和枝节,还是让他先画上这棵树的叶子?假如我们在教给学生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你是先让他掌握其基本原理,还是先让他学习那些零散的内容呢?儿童知识的积累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要素”的方式,一种是“结构”的方式。“要素式”学习是经验的“自然积累”过程,也就是先积累局部的知识,然后在这  相似文献   

11.
王瑞芳 《辽宁教育》2013,(3X):90-90
<正>几日前,我与同学小聚。"你们当老师的多好,一年两个带薪假,哪像我们没黑没白的,还担着很大的风险。"A是个医生,平日里都是我们羡慕他,没想到今天他倒是先诉起苦来。"本来也就这点还好,可现在领导唯恐你闲着,假期也得参加这培训那培训,让人不得安生。"同是老师的B接话说。"我是想当老师,就是没机会,你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哈哈!"另一个同学打趣说。  相似文献   

12.
<正>英语课上,我把试卷讲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改正。当我目光巡视时,发现学生杨会豪(化名)正在奋笔疾书。走近一看,他还没有把英语答案写上,而且正努力地在桌洞里藏东西。我让他离开座位,发现他藏的是科学作业。我问他:"你刚才干什么了?怎么还没有把答案填上啊?"他低头不语。他的组长告状说:"老师,刚才他写科学作业。"我十分生气。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他为什么在我的课上写科学作业呢?第一,可能我讲的内容他不感兴趣,第二,也许  相似文献   

13.
"回去好好看书,老师自己拿"……再过几分钟就是我的课了,班上的小张同学早早的来到办公室,要替我拿水杯,听到我的"逐客令",他失望的转身离去,望着他带勉强的微笑,我心想:可不敢让你给拿水杯,否则,办公室里那么多老师会怎么想?班上那40多名学生会怎么看?我岂不成了旧社会的官老爷了吗!我可不想让学生给我拿水杯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吕若梅 《现代教学》2015,(Z2):106-108
儿童思维活跃、顽皮好动,有的儿童行为举动"别出心裁",常常让我们成人看不懂,因此被我们贴上"怪"孩子的标签。但儿童"怪"行为的背后,往往有其独特的想法。笔者通过对30名3-6岁儿童持续一年的观察,对儿童"别出心裁"行为作了分析和研究。一、直面儿童的"别出心裁"案例1:"别出心裁"的转身小班刚开学,第一次上音乐课,小远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围坐在老师的钢琴边,当老师弹奏音乐响起,小远马上1 80度转动椅子,背向老师。老师让他转过来,告诉他:"小远,不要转椅子哦!"接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记忆?当你努力在头脑中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你运用的能力就是记忆。记忆是一个人赖以正常生活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认知能力,人们的认知活动中几乎都有记忆的参与。对于每天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儿童来说,很多问题的核心似乎都可以看作是记忆的问题:幼儿园老师:"老师刚刚告诉过你,上课说话要先举手,不可以直接喊出来。""刚才你有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们将目光从老师的"教"聚焦到学生的"学"时,当我们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时,我们一直在探索各种行动方式。预学单的出现为我们架设了一座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它以作业单的形式让学生预先学习,教师通过预学单把握一些课前难以预估的学情,基于学情起点再度调整教学内容。预学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中实施。本文仅涉及课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何谓"儿童立场"?许多教育专家都有自己的阐释,于永正老师虽然没有明确表述,但在他的课例中无一不渗透着对儿童的尊重,对语文的理解。潜心阅读于老师的课例,总能感受到于老师鲜明的儿童的立场,于老师将语文学科本体性、实践独特性与儿童主体性需要有机融合,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老师还不敢面对学生?”是的,我们先去听一节王老师的思想政治课。王老师教政治有十几年了,可我们听他的课还是第一次,没有想到,王老师讲课,很多时候是瞅着后面的黑板讲。他的视线越过学生头顶,高高在上。学生们赞许的目光他享受不到;学生着急、疑惑的表情他也察觉不了。他自顾自地讲着,课堂因为缺少自信、缺少交流,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一个人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部忘尽之后剩下来的东西。"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套用: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就是若干年后,你的学生可能早已经把你所上的课,把你所讲过的知识忘记,而心中却永远有一个关于你的故事!当然,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更是为了让我们铭刻自己所走过的生命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