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调查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45~55岁3 294名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指标进行观察测定.结果显示:湖南省中年知识分子男性45~49岁组体重指数(BMI)平均为25.1±2.82,50~55岁组为27.7±3.22;女性45~49岁组平均为24.7±3.13,50~55岁组为26.3±3.30.其中50~55岁同性别BMI高于年龄45~49岁者(P<0.05),且BMI与安静的心率、血压、体脂百分率以及肺活量有密切关系;湖南省中年知识分子BM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与血压、皮褶厚度以及体脂百分比呈正相关,而与肺活量呈负相关;BMI作为评价体质与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01名老年男子血清脂蛋白等指标的调查分析发现,血清HDL—Ch与T—CH、体育锻炼和饮酒等因素呈正相关,与LDL—Ch、TG、VLDL—Ch、体脂百分比和抽烟等因素呈负相关。而LDL-Ch与HDL—Ch和体育锻炼等因素呈负相关,与T—Ch、VLDL—Ch、体脂百分比和抽烟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美操运动对中年人群血脂成分和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量脂联素与身体成分和脂代谢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志愿者进行6个月的运动干预,并于实验前后测试体质量、BMI、体脂肪百分比、血脂成分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通过6个月的健美操运动,体脂肪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显著性改善;高分子量脂联素和BMI、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分子量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6个月的健美操运动可以改善中年人的身体成分及血脂水平;使中年人的高分子量脂联素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促进高分子量脂联素的良性变化;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与BMI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有氧健身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分组测试与问卷调查法,了解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年更年期,长期参加有氧运动组女性的WHR、安静脉搏、舒张压低于较少运动组,而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最大摄氧量高于较少运动组的女性,差异具显著性;在老年前期,长期参加有氧运动组女性的BMI、WHR、体脂率、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较少运动组,而肺活量、握力和单足站立高于较少运动组的女性,差异具显著性。据此,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中老年女性的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5.
内容与方法: 内隐自尊的探索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以高脂膳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脂肪肝和血脂的变化以及有氧运动对它们的改善作用。方法:以高脂膳食诱导的脂肪肝小鼠为模型.分析有氧运动20周后脂肪肝及血清TC,TG,HDL—c,LDL-c和V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H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VLDL-c显著降低:RE组血清TG、TC、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且与N组没有显著差异;RS组TG、TC、LDL—c有降低的趋势,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组血清HDL-c显著低于HS、RS和RE组(P〈0.05),而HS、RS与RE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脏中脂滴数高脂膳食组(H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恢复正常膳食不运动组(RS组)显著高于恢复正常膳食结合运动组(RE组),正常对照组(N组)与RE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肪肝的病变程度与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VLDL—c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结论:运动与改善膳食结构相结合,对高脂所致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比单纯的改善膳食结构具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女子重竞技运动员体脂率与BMI、标准体重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通过测定女子重竞技运动员的体脂率fat%、BMI和标准体重指数(实际体重/标准体重),并对三种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寻求反映女子重竞技运动员体成分的可靠指标。研究方法:对34名重竞技运动员分别测定其体脂率、BMI和标准体重指数,比较各指标的影响因素,并对测定进行评价。研究结果:①fat%、BMI和标准体重指数分别为(19.3±3.81)%,(23.3±3.0)%和(106.4±16.2)%;②体脂率与BMI、标准体重指数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1,r=0.355,P<0.01。结论:三个指标中,皮褶厚度推算脂肪含量是比较客观反映女子重竞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受试者进行4周和7周强力适能瑜伽练习前后血脂指标和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来探讨瑜伽练习对中年女性血脂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15位无规律运动的健康中年女性持续7周的强力适能瑜伽练习,于练习前、4周后和7周后测血脂和体成分,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成分包括体脂肪量、体重、去脂体重(FFM)、体质指数(BMI).结果:瑜伽练习4周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瑜伽练习7周后TC、LDL-C、TG、TG/HDL-C与LDL-C/HDL-C有显著性下降的趋势(P<0.05),而HDL-C、体重、体脂肪量、FFM、BMI等仍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无规律运动的健康中年女性经过7周强力适能瑜伽练习后血脂状况获得改善,而对身体成分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周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胰岛素抵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CRP和体脂率、血脂和胰岛素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空腹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血清hs-CRP等指标。结果:运动干预前,hs-CRP与BMI、体脂百分比、腰围等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干预后,体重、BMI、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等均显著下降,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hs-CRP水平升高,腰围、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与hs-CRP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心血管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危险因素;4周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腰围值、体脂率和hs-CRP水平,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和延缓肥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技术评价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的影响,通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测试观察体成分改变情况下脂代谢的变化,通过血清脂联素(ADP)、瘦素(LEP)等与脂代谢相关激素的测试探讨体成分、脂代谢变化的调节机理。方法:实验对象为BMI 34.35±5.00kg/m2、年龄16.13±3.26岁的青少年16人。受试者每周1至周6按计划进行有氧运动、抗阻力肌肉力量练习和垫上练习,共4周。其间,受试者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根据个人标准体重×极轻体力劳动单位体重热能供应量(20~25kal/kg)计算得出。实验前、后测试受试者晨起空腹时体成分,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DP、LEP。结果:受试者经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后体重下降8.27%,体脂下降13.35%,体脂%下降5.40%,BMI下降8.53%,去脂体重下降4.28%,HDL提高22.72%,ADP提高10.12%。结论: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体重、体脂肪、去脂体重、TC、LDL,提高HDL,其调控机制与ADP水平增加有关;防止去脂体重下降是实施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减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国内外最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已进行过许多研究,有一些明确结论。例如: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LDL—C/HDL—C比值,它反映了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相对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太极拳长期练习对肥胖大学生脂代谢及关联激素的影响,为武术健身和减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肥胖标准(体重/身高指数BMI≥30为肥胖),将肥胖大学生40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又分为男、女各10人的2个实验小组( MEG、WEG)进行为期20周、每天30min的太极拳练习,强度适中;另一组也分为男、女各10人的2个控制小组( MCG、WCG)作为对照组.实验前后按相同方法和工具测量2组对象的身体成分、血脂、胰岛素和瘦素.结果:通过20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的实验组肥胖大学生体重、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或P<0.01);胆固醇总量(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显著下降(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胰岛素和瘦素浓度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体脂及血脂的组成成分,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调节内分泌,有利于健康、健身和减肥.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体质的影响,将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测定的心率、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动组的多项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通过科学分析得出结论:运动疗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体质,坚持经常性运动锻炼是积极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丙酮酸钙对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丙酮酸钙对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的影响。选取摔跤男运动员22人,随机分成2组即丙酮酸钙组和安慰荆组,分别给予6g/d的丙酮酸钙和安慰荆,共服用8周。观察摔跤运动员体重、体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以夏腹部脂肪比率、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含量、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束丙酮酸钙纽体重、体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以厦腹部脂肪比率5项指标均较实验前呈显著下降(P〈0.05);安慰剂组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体脂肪、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腹部脂肪比率、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各项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意义;组间进行比较,丙酮酸钙组实验前后体重差值、体脂肪含量差值、身体脂肪比率差值以及腹部脂肪比率差值4项指标与安慰刺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P〈0.05);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含量、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在实验前后和两组间均无明显变化。可见,丙酮酸钙能有效降低摔跤运动员体重和体脂含量而不影响去脂体重,迭到减重而不减瘦体重的目的;丙酮酸钙对于静息代谢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动干预后肥胖青年女性RBP4与GLUT4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运动后肥胖青年女性血清视黄醉结合蛋白4(RBP4)与葡萄转运体(GLUT4)的关系。方法:肥胖青年女性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12周慢跑锻炼,检测BMI、体脂率、血清RBP4、胰岛素和单核细胞GLUT4mRNA表达水平。结果:运动组肥胖青年女性血清RBP4、BMI、体脂率、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单核细胞GLUT4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结论:12周慢跑能够通过降低肥胖青年女性血清RBP4、BMI、体脂率、胰岛素水平,增加单核细胞GLUT4mRNA表达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RBP4与单核细胞CLUT4mRNA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体重、血脂、体重指数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健身作用。实验对象:13名健康中青年妇女。运动方案:毽球运动3个月,每周5次,每次1.5-2h。结果: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体重、BMI、体脂百分数降低,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HDL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TC、TG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腰围、腰臀比下降,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小腿围显著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个月毽球运动可改善中青年妇女的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中青年妇女的体形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参加"2009年上海巅峰暑期减肥运动营"23名重度肥胖女性儿童青少年运动减肥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经过4周运动减肥后,体脂百分比、体重指数(BMI)、脂肪体重、腰围、臀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MI,腰围/身高比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臀围/身高比。与BMI比较,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肥胖程度和运动减肥效果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18.
赵军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101-104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BMI的分型标准对352名浙江警察学院大学男生的部分身体机能及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我校大学男生BMI指数在18.5≤BMI≤25的比例占研究样本的90.6%,总体处于较佳水平;②身高和胸围对肺活量都有显著影响,身体质量以及身高对肺活量的影响呈正相关;③体重超重学生在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及腰臀脂肪比指标上与体重正常和处于过轻体重(低体重)的学生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Numerou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low physical fitness and low physical activity are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ost studies, however, have not examined both variables concurrently to determine which has the strongest association with CAD risk. The purpose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cross-sectionally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CAD. Male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N = 412) from the City of Austin, Texas, were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CAD were assessed through health screenings and from data collected as part of an annual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revealed that physical fitness, but not physical activity, was related to several single CAD risk factors. Percent body fat, smoking habits, and Type A behavior score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physical fitness level,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cholesterol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hysical fitness level.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found both physical fi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 composite CAD risk score. Low physical fitness and low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CAD risk scor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hysical activity must be sufficient to influence physical fitness bef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k-reducing benefits on single CAD risk factors are obtained, although minimal engagement in weekly vigorous activity provides a significant benefit for the composite CAD risk score. It is plausible, however, that physical fitness is a stronger measure than physical activity and optimally characteri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D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