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前,其课程实施在开课、教师、教研、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等方面都不客乐观.其原因在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任课教师、家长等诸多方面.反思"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本身,其综合的教学内容、多元教育功能、活动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心灵实际的课程特点,对任课教师和课堂教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亟待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待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对其课程实施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想要构建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需要从学校精神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丰华中学樟树文化的"三有"精神,是丰华中学全体师生的行动指南.基于"三有"精神的德育体系,学校解决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3.
王芳 《教育科学》2021,37(4):41-47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4.
屈静 《华章》2007,(10):156-156
走向对话与交往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将共同面对知识、生活和精神三种不同的世界.基于此所凸现的是知识授受的"风味",生活交往的"意味"和精神沟通的"体味".本文就这三味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平 《华章》2007,(11):121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校方对高职生实施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职生与学校间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搞好高职生的班主任工作贵在用"心".  相似文献   

6.
龙彦竹 《文教资料》2008,(11):208-209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但该课程在现行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使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具备"会学习、会思考、会表达"、"有博爱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能力,是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目标.笔者在这几年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为常用汉字,弄清其本义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有"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入手,分析各家之说,最终认同了清徐灏之说,认为"有"应为"以手持肉"之意.许慎所说的"有,不宜有也"应为其引申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君 《考试周刊》2012,(20):130-130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凸显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教材鲜活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模拟和实拍功能,较好地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富有生活情趣,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就会思维敏捷,适时地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变换考察是对汉语句子的一种动态分析.在《搜神记》"有"字句的研究中,通过"内部变换"和"外部变换"两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对"有"字句的特点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品德课堂的教育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关怀与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师生、生生间平等"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允许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其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以多元的积极评价,全面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让他们享受有尊严有意义的品德课堂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校生活是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尊严,对学生有现实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崭新要求.课堂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课堂教学应是开放性的、互动性的、合作式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大胆地"放",鼓励学生质疑、讨论,让课堂"活"起来;同时又要及时、有效地"收","放"是为"收"服务的,只有"收"才体现着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体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怎样合理的优化美术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张扬,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如何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更有味道",在这里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的一点探索与思考,试以本文与同仁们共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122"教学模式为例,从课程教学的内客、过程、目标、评价四个层次,阐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观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技术在各个环节的应用,利用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全面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借助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一直是个教学难题.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教师可以主导性地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有机地应用到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引导、与课程交叉进行的模拟实训上,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多层次地积极参与,使教师的主导"教"与学生的主动"学"都得到深化,传递"互动"、"乐学"的教学理念,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纵观名师名校之所以成功,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探索出了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基于"目标教学"背景下对"163"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全文对《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中的"将"字句作了静态考察和动态分析,可以看到,"将"字继承了上古汉语的一些特点,同时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软旷课"是学生为了应付考勤,在上课期间做与课程无关的事,出现人到心不到的现象.它可分为"有目标"、"无目标"型两类,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的同学进行有效引导,使其朝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去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先秦汉语的“有+名”式名词中的“名”可以是族名、国名、朝代名、水名和一般名词;在具体语境中,“有+名”可以解释为族名、国名、地名或朝代名。“有+名”中的“有”,可以解释为“大”,以此解释“有+名”,便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智力障碍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且能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到他们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这就赋予我们教师在教学生"读"、"练"时,"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的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紧密联系.善于运用"启动效应",设计揉合有趣味性的启动线索,在"趣"字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20.
张彬 《教师》2010,(24)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