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课文后译注为:“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行,行为,作为。”《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教材,徐中玉、金启华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一课中,302面注释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我认为“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此解不合文意。此注应释为“行大礼不必避小的责备”。因“辞”在《辞源》、《辞海》和《康熙字典》上都没有“讲”这一义项。用其它义项又对不上号。用“避”释“辞”可以与“离开”“不受”等义项相符。再“让”字,如用“责备”义项,文理也说得通些。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中有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教版教材注释为:“做大事不必注意一些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固然有的语言环境中“让”可以当“谦让”讲,但在本中,“让”应当作“责备”讲,因为樊哙是在刘邦讲了“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以后说这句话的。刘邦赴鸿门,就是为了向项王谢罪,现在他“起如厕”,既想离开对自己不利的宴会.还想向项王告辞,如果不向项王说一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鸿门宴》中有个句子: “大礼不辞小让”,课本的注释是: “……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必修教材1课文《鸿门宴》中,在第24页注释22将"大礼不辞小让"翻译为"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翻译为"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笔者窃以为:教材和教参的翻译均有误,这个句子应该翻译成"行大礼不回避受小的责备"。之所以这样翻译,原因有二:一、这样翻译切合词义。首先,教材和教参的译者将"辞"译成了"讲"或"计较"。而笔者查了《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字之下,均无这样的义项;倒有一个常用义项"推托、回避"。其次,译者将"让"翻译成了"谦让","让"当"谦让"讲,本没有错。可是问题在于,在"大礼不辞小让"中不应该这样翻译,而是应该翻译  相似文献   

6.
(一)行、礼、谨、让“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高二语文课本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避免小小的责备。行,行为、作为,名词。让,指责。按:行,读为Xing,德行。礼,犹德。大行、大礼,犹言盛德。即大德。顾,注意、照管。这里作“计较”解。辞,责备、抱怨,这里也作“计较”解。谨:谨慎,这里犹言德。细谨、小让(或让),犹小德。大行,犹言大德。《辞源》(1979年版):  相似文献   

7.
曾照军 《学语文》2011,(4):70-70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其中“大礼不辞小让”一般解释为大的礼节不讲究小的辞让,“让”解释为辞让,一种礼节。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石如壁 《中学文科》2009,(17):136-137
古人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也就是说,凡成大事者,应拘大节而不拘小节.在高考复习中是否也应该“拘大节而不拘小节”?在复习过程中,试卷练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把重心放在高考的“大节”上,而对围绕着高考的一些“小节”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会生存》中指出:人脑是由于人的疏忽和缺乏注意而受到损害的.  相似文献   

9.
在概括现有《世说新语》“让杜许”释义的基础上,提出一解:“让杜许”同文献中常用的“让不许”结构一样,意即“谦让不答应”、“谦让拒绝答应”。“不”、“杜”义同。  相似文献   

10.
丁婷 《早期教育》2007,(2):54-54
每天下午的餐点都会为幼儿准备些水果,我常在其中渗透出谦让教育,如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们为了谦让,先拿的总是拣小的拿,但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一是盥洗速度快的孩子总是先来拿水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孔融很喜礁吃梨,可面对父亲的朋友带来的一盘有大有小的梨时,孔融却拿了一个小梨.别人问他为什么拿一个小梨,孔融说:“大人吃大的,小人吃小的.”孔融的回答是他美好心灵的真实表白,是他合情合理谦让的表现。可是,有不少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不善于从孩子的心理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进行为谦让而谦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论语》中“师”字凡十六见,除表示“师旅”、人名、官名(典狱官)、“乐师”之外,尚有四例,向来均被认为,当训作今之“老师”.对此,笔者以为未然,故不揣疏漏,陈述管见,以就正于师友.第一例:“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以下只写篇名)这句话,历来人们都把它理解为:在实行“仁”的时候,即使是老师,我也不对他谦让.为什么不必谦让呢?朱熹的解释就很有代表性.他说:“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所争也,何逊之有.”但是,近人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对这句话提出了不同的解释.钱氏说:“疑此师字当训众.盖仁行善举,众皆当任,人各相让,则谁欤任此.故遇众所当行之事,在已尤当率先不复让.”  相似文献   

13.
“一日常规”,学生每天必做的9件事: ①每日一看:学生每晚7:00必须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关注国内外大事,拓宽视野,不做孤陋寡闻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14.
兰焰雄 《学语文》2007,(1):48-48
现行人教版(2002年审定本)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中,课文注释对“赤也为之小”的结构分析值得商榷。课文注释对“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一句作的详细注解是:“如果公西华(赤)只能给诸候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为之小,之,指诸侯。小,  相似文献   

15.
《动态》:中秋过后,马上又要迎接国庆了,你准备了什么礼物给我们读者做国庆大礼呀?孔铭:不敢当,送礼这事最不好干,小礼送不出手,大礼又难觅,好在上天有眼,本周送来一份好礼,我就做个顺水人情,送给大家做国庆大礼。《动态》:既然有礼物,那就不要拖延,快快道来。孔铭:本周东华科技(002140)公布与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签订总承包合同公告。  相似文献   

16.
从点点要求别人“谦让”一事,可以看出人际之间的交往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点点因年龄小,在教师营造的被全体伙伴照顾、谦让的交往环境中,形成了这样的性格特点:1.理所当然地、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照顾、谦让;2.只要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此为由要求别人,甚至要挟别人照顾自己、谦让自己。然而,谦让的前提是交往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谦让的原则是自愿和必要。点点的做法,一是破坏了谦让的基础:不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需要,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权利。二是违背了谦让的原则:强迫别人照顾自己,而且从具体事件看,…  相似文献   

17.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南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建瓯市教育优先发展“十二五”规划》,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冬阳小档案出生日期:1987年12月22日出生地:南京血型:可能是A型星座:射手座最喜欢的食物:对食物不感冒,能吃就行最想去的地方:没去过的地方高考之后最想做的事:不再谈论高考出版作品:《雪球滚太阳》、《择校生》、《123-走》、《Y滋味)获奖掠影200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小作家。2003年初被《中国中学生报》评为2002年新闻人物。最近被评为“南京十大杰出青年”和“为国争誉的南京学子”。现为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南京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十三中文学社副社长。刘冬阳 …  相似文献   

19.
高天友 《学语文》2011,(3):59-60
《淮阴侯列传(节选)》(见苏教版《(史记)选读》)篇末太史公评论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其中“学道”二字如何理解.选文未加注释,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参考译文”则把这几句话译为“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的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关爱、谦让,更不懂孝顺。教师应关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做小主人,旨在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